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与博鳌亚洲论坛相继举行,全球目光聚焦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多位海外企业高管表示,与中国深化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环球时报舆情中心与采编中心在2023年3月联合展开的一项面向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10国企业中高层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对经济前景的积极预期。调查共收集到349份有效反馈,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对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尤其在美国受访者中,中国被视为优先合作伙伴。
调查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对经济形势更为乐观。印度、越南、墨西哥、印尼等国的管理者中,超过九成认为机遇多于挑战。盘和林教授分析指出,这得益于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角色转变,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经济环境低迷与生产成本上升。调查中,受访者提到最多的问题是全球经济环境不佳(39.7%)和生产成本上涨(38.7%),此外,原材料或供应链不稳定(31.4%)、市场和投资信心不足(30.6%)、以及人才短缺(29.9%)也是显著的挑战。
印度受访者对本国、中国、美国、亚洲、欧洲及全球未来三年经济复苏充满信心,日本则普遍持相对悲观态度。高凌云研究员指出,印度对中国抱有信心,这反映出其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角色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印度对中国经济恢复抱有更高期待,而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则表现出对中美经济同等关注的态度。高凌云认为,这些管理者意识到,政治对抗并非解决问题之道,深化与中国经济的合作才是关键。
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蔓延被86位受访者视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51.5%的受访者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重大影响。高凌云表示,企业中高层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他们实际感受到了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反噬效应,这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害。美国的复苏陷入了两难境地,持续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仅影响自身,也波及全球供应链,增加了终端消费者的成本。
在工业制造领域,海外企业强烈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提及率为40.2%。此外,在高端科技、通信技术、汽车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印尼、印度、越南的管理者尤为期待工业制造领域的合作,印尼管理者对高端科技领域的合作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在汽车领域,印尼、日本、德国和墨西哥的企业管理者均表现出合作的兴趣。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吸引了众多国际伙伴的目光。通过深化合作,各方共同应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求互利共赢的路径。在这场全球复苏的进程中,中国科技产业链凭借其在产品制造、量产、成果转化、产业化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国际社会应携手共进,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化进程,共同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