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科技创新,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未来。3月31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漕河泾开发区协办的“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第二场初赛拉开帷幕,旨在汇聚多方资源,发现并培育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兴力量。
大赛以“以赛代育、以赛代培”的宗旨,连接41支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的参赛团队,通过科研、产业、投资与园区等多元资源的深度链接,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英伟达初创加速作为大赛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20余位复旦教授、资深投资人、园区代表及产业专家,共同为参赛团队的成长注入强大动能。
本届大赛共有156个入围项目,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占比高达25%,位居六大赛道之首。这些项目覆盖AI、大数据、物联网、元宇宙、云计算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多数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且约20%的企业已完成Pre-A轮以上的融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办主任岑岺指出,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掌握核心技术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样重要。学院致力于构建科研、投资与赋能生态系统,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的管理、人才培养支持,助力技术领袖成长为卓越企业家。
漕河泾开发区作为协办方,展示了其丰富的资源网络,承诺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英伟达初创加速代表张武表示,期望与复旦管院的科创赋能生态展开全面融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在开赛前的研讨会中,来自复旦大学的多位教授及企业代表围绕产、学、研等多个维度,共同探讨如何把握当前科技革命的浪潮。赵星教授解析了技术创新的意义,并提出面对AIGC等未来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观点。孙金云教授则强调科技创新与商业文明的双重驱动作用,为参会团队提供了宏观视角的指导。
接下来,41支参赛团队在“一分钟竞演”与闭门答辩环节中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由复旦大学教授及业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通过提问与挑战,激发了参赛团队的创新潜能。评审张小龙对参赛项目的前沿技术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展现了对市场先机的期待。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不仅局限于上海,而是计划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科创赋能生态圈为基础,将资源与支持拓展至更广阔的地域,为更多科创团队提供成长机会。
作为国内领先的科创管理教育机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强调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通过大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产业生态建设。复旦大学还将联动校友资源及利益共同体,为科创团队提供持续赋能,共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不仅是一个竞技平台,更是连接创新资源、培育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这一赛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兴力量得以展现,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