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虚拟人产业近来获得了各级政府与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与关注。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一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互联双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明确界定了虚拟人产业的市场定位与前景。伴随政策的实施,虚拟人产业快速壮大。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20.8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攀升至480.6亿元;同期,虚拟人带动的周边市场规模从1866.1亿元增长至6402.7亿元。虚拟人不仅能够提供智能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与产品,还预示着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依托于互联网与5G技术的革新,虚拟人逐渐被纳入商业范畴,尤其在电商直播与服务机构等领域崭露头角,为虚拟人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虚拟人在应用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其商业价值也随之提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虚拟人在短视频与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显著,超过半数网民被其独特的外貌、声音、偶像作品及其宣传吸引。虚拟人的商业化成功,关键在于其作品的包装、设计与有效的宣传策略。
与传统艺人的差异在于,虚拟人不受艺人个人情感与行为的影响,能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因此,虚拟偶像正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营销工具,尤其在广告与直播领域。互联网巨头、游戏公司、技术企业与社交娱乐公司均积极投身其中。
技术进步与虚拟人的独特优势共同驱动着虚拟经济的繁荣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内容与周边产品的产出呈现创新趋势。虚拟经济的商业化应用展现出广阔前景。
尽管虚拟人发展面临挑战,如交互能力与情感表达的局限性,相关企业正致力于优化虚拟偶像,通过提升交互体验与情感需求满足,增强市场竞争力。虚拟人产业拥有庞大市场与光明前景,其发展预期将继续推动虚拟经济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