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UBI Research 的首席执行官 Lee Choong-hoon 发出了关于全球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关键预警。他预言,中国的面板制造商即将主导全球LCD市场,此论点激起了业界对全球LCD产业未来走向的猜想。
近来,面对市场份额下滑及运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三星和LG在内的日韩面板巨头纷纷采取收缩或退出LCD业务的战略行动。与此同时,中国面板企业凭借其产能优势,已逐步抢占LCD市场先机。以TCL科技和京东方为首的头部企业,有望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和成长机遇。
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过去,“缺芯少屏”曾是中国大陆家电和智能手机品牌的痛点,而如今,大陆面板市场已从高度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转变为全球LCD生产和消费的主导力量。据数据统计,至2023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中,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68.5%,其中京东方和TCL科技的市占率合计高达48.8%。
大陆面板产业的崛起始于约十年前,以TCL科技和京东方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在合肥、北京、深圳等地建设了6代线和8.5代线,并陆续投入了10.5代和11代等更高世代的生产线。这些高世代生产线不仅能够生产更大的显示面板,还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TCL科技依托深圳、武汉、惠州、苏州、广州和印度等基地,已经布局了9条面板生产线和5个模组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超过2600亿元,规模效应、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使其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OLED技术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因其高色域、高对比度、高亮度、高刷新率和自发光等特性,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中国在OLED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韩国专利厅厅长预测,中国OLED技术有望在5到10年内超越韩国。
随着行业供需关系的恢复,面板厂商的经营环境正逐步改善。在经历了2022年的产业寒冬之后,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陆面板厂商主动调整高世代产线的运转率,市场整体消费复苏以及控产措施的成效显现。CINNOResearch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面板厂的运转率将恢复至80%以上。
从需求端来看,传统的第二季度通常是面板销售的旺季,叠加“618年中大促”、“亚马逊备货季”等影响因素,在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的推动下,面板厂商的库存逐渐减少,各大下游厂商也开始积极备货。这一趋势表明,面板行业的供需正在逐步回归健康状态。
随着大尺寸面板价格的稳步上涨,如集邦咨询数据显示,4月上旬电视各尺寸面板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65英寸电视面板的本期均价为126美元,较上月上涨6美元;55英寸电视面板的本期均价为91美元,上涨3美元;43英寸电视面板的本期均价为53美元,上涨1美元。
中原证券分析指出,TCL科技在过去一年通过优化产能结构和策略调整,保持了出货量的稳定增长和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随着面板价格的上涨和市场需求的扩大,TCL科技的半导体显示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显著提升。
国信证券则预测,2023年LCD面板行业将步入温和复苏阶段,TCL科技的显示业务盈利将得到显著改善。预计TCL科技2023、2024、2025年的营收分别为1938亿、2300亿、26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3%、18.7%、1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5亿、67.87亿、81.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71%、65.4%、19.4%;对应的PE分别为19.3倍、11.6倍、9.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