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oT)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石,特别是在政策层面,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将其视为重点发展领域。截止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迅猛增长,达到18.45亿户,较上年净增4.47亿户,占据全球总数的70%。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物联网IT支出将突破2981.2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约四分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物联网IT支出将以13.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稳步增长,增速领先全球平均水平。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网络攻击亦随之增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教育、医疗等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对业务连续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安全性的关注,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出现。网络犯罪分子利用这些漏洞,针对物联网设备发动攻击,以获取直接访问权限和隐私信息,进而对企业网络构成威胁。
全球范围内,物联网设备攻击呈现普遍增长态势,尤其在教育与研究部门,每个机构每周遭遇的攻击次数高达131次,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增长幅度达到34%。其他行业也出现了显著的攻击增长,多数行业的攻击次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据Check Point Research的报告,学校因其网络上存储的大量个人信息而成为攻击的“软目标”,远程学习的普及进一步扩展了网络犯罪分子的攻击范围,而学校在网络安全投入上的不足,则为黑客发起网络钓鱼攻击和部署勒索软件提供了便利。
分析发现,自2023年初以来,排名前五的物联网设备漏洞及其影响频率如下:
面对物联网设备安全的严峻挑战,企业应采取多方位的防御策略,包括: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物联网安全问题将持续引发关注。企业应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综合的安全策略和及时的技术更新,有效抵御网络攻击,保护自身及物联网资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