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应用赋能价值凸显,高精度定位为何成“黄金弯道”?
作者头像
  • 萝卜看点
  • 2023-04-26 00:00:00 3111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尤其在中海达等企业聚焦的高精度定位领域,这一行业被视为推动数据经济发展的“黄金跑道”。随着智能驾驶、智慧农业、应急减灾、通信授时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北斗系统正驶入规模应用的快车道,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强调了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全领域的战略目标,旨在促进北斗应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地积极响应,如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省市,不仅推动卫星导航行业的繁荣,还将其置于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力促北斗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应急保障、医疗等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速北斗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

如果说时空数据是数据经济的“血脉”,那么北斗产业链则构成了数据经济的基石。特别是在智能驾驶赛道,北斗行业应用掀起了一股智能浪潮,加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产业链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内的本土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宝贵的“黄金跑道”。

北斗产业链的快速壮大,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相得益彰,为上游企业带来了战略机遇期。政策层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推动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而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工作计划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整车无人”载客商业化试点。技术路径的创新焦点正在转移,多地规划明确将数字经济作为背景,积极鼓励和支持北斗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尤其强调高精度定位功能作为北斗行业应用的核心,可能成为数据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数据经济的东风吹拂下,智能驾驶市场持续扩张。据天风证券预测,2021年至2025年,前装L1-L3级智能驾驶行业规模有望从302亿元增长至8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表明高精度定位产品的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指出,尽管智能驾驶市场尚未全面爆发,但发展趋势十分明确。

产业链的发展根基在于技术创新。以中海达(SZ.300177)为代表的企业,凭借在高精度定位、车辆感知方案、智能网联等领域的自主研发,展现了产业链环节的“智造”价值。2022年年报显示,中海达研发投入超过2.3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7.76%,在高精度定位技术方面取得多项研发成果。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技术壁垒决定了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海达专注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及相关布局,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尤其是在激光雷达、海洋声呐、星基增强系统、车规级惯导等技术领域。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中海达等北斗产业链企业展现出较强的行业综合竞争力,拥有广阔的国产替代市场空间。

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对车辆位置确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隧道、高架桥等卫星信号不佳的场景下,高精度定位系统成为了满足高标准需求的关键。中海达等企业提供的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产品,为智能驾驶方案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北斗产业链的深化应用,为高精度定位行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中海达在车载高精度定位天线、定位单元、惯性总成和多源融合算法方案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深度积累。小鹏、上汽、长城等知名车企已将中海达等上游技术企业的产品集成到其自动驾驶方案中。

展望未来,北斗产业链的价值爆发前夕,高精度定位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值得市场期待。据统计,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8%。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6.69%。北斗产业链正站在一个充满潜力的新起点,高精度定位行业将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萝卜看点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弯道高精度北斗凸显定位为何价值黄金应用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