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BIP引领港口行业资产管理变革,助力营口港、青岛港等数智化转型
作者头像
  • 朱颖
  • 2023-04-27 00:00:00 3092

国际运输业与港口发展:从运输中心到供应链枢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运输业迅猛发展,港口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从传统的“运输中心”到现代的“一体化港口供应链”,港口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承担货物装卸、存储和转运,还整合了物流、产业、社区等多元功能。

历史演变

  • 早期(20世纪前半叶):全球处于战后恢复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国际贸易规模较小。港口主要聚焦于基本货物的装卸、储存与简单转运,运输工具以5000至2万吨的杂货船为主。

  • 中期(20世纪60-8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开始蓬勃发展,港口功能逐步扩展,包括临港产业、城市社区功能的开发。专业化的散装船成为主流运输工具,运力与运量显著提升。

  • 后期(20世纪80-90年代):全球商业、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港口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运输中心和物流平台,扮演着全球全程运输服务和国际商贸后勤基地的角色。

  • 21世纪初至今: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完善,港口已从单一的中心地位转向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港口间的互动与与物流活动的协同。大型集装箱船的兴起,代表了运力、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显著进步。

资产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港口发展史不仅是技术与设备的升级,更是资产管理体系的革新。资产作为推动港口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动力,其管理面临多重挑战:

  • 标准缺失与信息孤岛:资产管理分类标准体系、资产编码体系的不统一,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 资产盘点与追踪难题:集团与下属单位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型工程资产转移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空白期。
  • 状态监控与决策滞后:难以实时掌握资产分布、状态及经营情况,依赖财务数据进行决策。
  • 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下,缺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 闲置资产盘活难: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难以快速识别与合理利用闲置资源。
  • 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不足:资产管理系统与业务流程脱节,影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 数据质量制约决策:资产信息不完整,影响资源配置、维护等决策过程。

面对挑战,港口企业需借助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面改革管理制度、流程、绩效体系,并依托商业创新底座,实现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升级,以适应四代港口发展的需求,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数智化转型实践

营口港集团案例

  • 信息化建设:早在2016年便启动以集团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项目,目标在于流程标准化、作业规范化,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 选型与实施:采用用友NC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构建了从资产入账、使用、维护、维修、报废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特别针对船舶性能管理进行了流程设计。
  • 应用模式:以PC端应用为主,部分场景引入移动化技术。

青岛港智慧资产管理平台

  • 战略目标:基于APM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智慧资产管理平台,支持集团发展战略。
  • 合作与实施:与用友合作,利用BIP 3 数智化商业创新平台,实现资产数智化管理。
  • 建设规划:分为三阶段,涵盖各类资产场景化、生命周期管理、资产绩效与智能管理,集成VPA、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与GIS等系统的业务融合。
  • 业务应用场景:全面移动化,结合实际业务场景,提升管理效能与决策支持。

结语

随着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港口行业的资产管理正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目标从标准化落地、降本增效向业务在线运营、战略支撑落地转变。用友资产云作为关键支撑,通过深化业财融合、业务协同和数据服务,助力港口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用友将持续陪伴港口行业,共同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与成长。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朱颖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营口港青岛港智化用友助力资产管理港口变革转型引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