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去库存缓慢推进 设备板块整体利润大增彰显增长韧性
作者头像
  • 徐孟涵
  • 2023-04-28 12:53:36 3059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2022年,半导体行业迎来了转折点,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从之前的快速增长转向停滞乃至缩减。据记者最新统计,2022年度半导体行业整体营收规模可能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全行业去库存过程正逐步推进。

尽管如此,晶圆厂的扩产行动与国产自主可控进程的加速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机遇,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分立器件及半导体制造环节的毛利率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

营收增长放缓迹象显现

截至发稿时,多数申万半导体上市公司已公布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年合计营业收入约为3827亿元,同比减少约4%,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518亿元,同比下降约20%。

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半导体行业的盈利情况仍未见明显改善。在已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仅有不足三成的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芯原股份在2022年实现了4.55倍的增长,但一季度却出现了近23倍的下降,成为变动幅度最大的个案;相比之下,盛美上海则以同比29倍的增速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沪硅产业和拓荆科技,分别增长近8倍和超5倍。

不同板块业绩分化显著

从具体板块来看,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制造板块在2022年的净利润规模实现了同比增长。设备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周期增长特性,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70%。板块内的佼佼者如拓荆科技、芯源微、盛美上海、华海清科、长川科技等均实现了业绩翻倍增长。

作为A股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头羊,北方华创在2022年的净利润增长了1.18倍,达到23.53亿元,并预计今年一季度将实现盈利5.6亿至6.2亿元,同比增长171.24%至200.3%,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需求驱动业绩增长

相比之下,半导体材料板块虽然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出现了同比下滑,但个股间的业绩表现差异显著。硅片类企业表现亮眼,有研硅、沪硅产业等净利润实现了翻倍增长。

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龙头天岳先进在2022年净亏损1.75亿元,主要原因是导电型产品的产能爬坡对其全年收入和综合毛利率造成了较大影响。然而,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5倍,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额有所收窄。

半导体制造稳步前行

另一方面,A股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在2022年全年净利润达到12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13%,但这一增速相较于前两年的翻倍增长明显放缓。

从毛利率的角度观察,半导体设备板块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从2022年的47%提升至2023年一季度的50%。分立器件板块的平均毛利率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近三年来持续上升,今年一季度略有下降至34%。

IGBT龙头引领增长

IGBT领域的龙头斯达半导实现了净利润连续翻倍增长,2022年净利润达到8.18亿元,销售毛利率达到了40%。公司高管透露,IGBT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储能等行业对IGBT的需求持续增加,公司正积极扩大在各细分市场的份额。

设计板块面临挑战

与上述板块形成对比的是,芯片设计板块成为了盈利下滑的主要区域。模拟芯片设计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60%,数字芯片设计企业则下降近一半,存货积压周期延长。

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数字芯片设计行业的存货周转天数达到了223天,模拟芯片的周转天数为214天,均创历史新高。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整体设计板块的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延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显示出行业去库存进程在逐渐加速。此外,市场预计随着晶圆厂产线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晶圆制造价格有望回落,这将有助于减轻设计环节的成本压力并提升盈利能力。

中低端市场复苏迹象

在中低端非手机类消费电子市场中,TWS白牌耳机龙头中科蓝讯于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净利润4942万元,同比增长7.2%,环比亦呈现增长趋势。公司表示,中低端产品线增长显著,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市场。

人工智能概念受热捧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相关概念受到市场热捧,部分概念股业绩表现强劲。海光信息在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6倍至8.04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七成。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徐孟涵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韧性大增彰显半导体板块缓慢库存利润整体推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