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软件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企业级核心应用领域,本土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应重点攻克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安全软件等,促进其集成、适配与优化,并加速分布式数据库、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数据库、共享内存数据库集群等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当前,基础软件主要分为三类: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在数据库领域,能源、国防等行业表现较为突出。人大金仓,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自主研发企业级通用数据库的先驱,其金仓产品以分布式数据库构建和企业级通用数据库为核心,旨在满足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数据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再次凸显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重要性。数据库作为三大基础软件之一,其功能在于连接底层硬件资源与上层应用软件,对数字中国的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根据IDC报告,2021年,甲骨文、微软、IBM、SAP等国际巨头在中国本地部署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合计占据了约45-50%的市场份额,而国产供应商如华为、阿里、人大金仓等合计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其中,人大金仓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电信等60多个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累计部署量超过百万套。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产数据库市场份额的扩大,国内数据库学科在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研发及产学研用相结合方面已展现出超越国外厂商的技术实力,并具备良好的替代基础。《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到2023年底,将完成包括主题库、基础库与地方数据资源库在内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国产数据库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金仓数据库作为代表产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每一行代码均在自主掌控之下”。目前,金仓数据库的核心代码已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数据库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显著。至2023年,人大金仓将不断完善基于KES的分布式解决方案,为特定行业和领域提供高并发、高流量服务,作为集中式数据库的有益补充。
金仓数据库在各行业展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2009年的国家级智能电力调度系统国产化升级改造项目中,面对海量传感器指标数据的持续采集录入挑战,金仓数据库工程师经过数月努力,成功完成了全表更新任务,单表拥有1443列、超过70万行数据,确保了系统的高性能、高可用性。此外,金仓为生态环境保护、能源、通信、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
未来,人大金仓将继续深化与生态伙伴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核心产品,融合共享存储集群等先进功能,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