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深处,国网安徽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波光粼粼,静候着用电高峰的到来。这标志着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力并在高峰时释放,有效避免了电力系统的供需失衡,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为清洁能源的广泛采用铺平了道路。
储能技术,作为能源转换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石。目前,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大类。抽水蓄能凭借其成熟的技术、经济性以及高可靠性,成为储能领域的重要支柱,而新型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则以其快速响应、灵活布局的优势,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河北丰宁,总投资高达数百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其地下厂房规模、发电机组数量均位列世界之首。该电站不仅在建设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成功实现了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过渡,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储能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克服技术和实施挑战是关键。例如,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国网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面对主变压器安装的高难度和技术瓶颈,项目团队通过精心策划和严格管理,确保了3号主变压器的顺利投运,展示了技术攻坚的决心和实力。
对于新型储能项目而言,技术创新是其核心竞争力。在安徽省六安市,全国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的成功建立,不仅解决了大功率低能耗氢电转换的核心装备问题,还实现了氢气泄漏的早期预警与事故预防,推动了“零碳循环”的实践,展现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
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从电力系统的调节需求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从微电网的建设到产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储能项目正在以多种形式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以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为例,通过建设光储充直柔微电网,不仅实现了光伏电的自给自用,还通过灵活的直流电互联,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用能成本。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也展示了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潜力。
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晟通科技集团,通过建设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一案例说明,储能技术不仅能够促进能源的绿色转型,还能够通过提升能效,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同时,储能项目的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社会福祉的兼顾。以国网浙江宁海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通过复绿工程,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洛宁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不仅为鳔池村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还通过移民搬迁、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随着储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拓展,其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促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电网公司正积极行动,力争在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