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药学院与兰洋科技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作者头像
  • 川蜀无人机
  • 2023-06-08 11:05:48 3048

黄河的奇迹与生态保护

九曲黄河,源自青藏高原,穿越九省,最终于山东东营入海。这条蜿蜒的河流,在漫长行程中携带着泥沙,塑造了一片神奇的湿地——黄河三角洲。这片湿地是暖温带地区最大的、最完整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黄河口的湿地不仅原始、完整且面积广阔,它更是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然而,近年来,这片净土面临着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侵扰,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安全。互花米草迅速蔓延,挤占了本土植物的生长空间,如柽柳、芦苇及翅碱蓬等,导致本地植物日益衰败,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此外,互花米草破坏了沿海的生物栖息环境,影响了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的生存,潮沟的堵塞也限制了鸟类的觅食与栖息。

为应对这一挑战,东营市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措施。自2016年起,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及野外实地调查,摸清了互花米草的分布格局和入侵机制,探索出了有效的治理方法,如围淹、刈割、翻耕等,以恢复湿地生态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技术的引入,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团队在自然保护区内实施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试点项目,运用“感知+5G+边缘AI+云”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物种智能识别、数据统计与智慧分析,显著提升了保护管理的效率与智能化决策水平。

借助这套监测系统,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够实时观察到鸟类的动态,例如鸟群的觅食场景。通过数据分析,科研人员揭示了鸟类活动的季节性规律,如春季早晨6点鸟类活动较少,傍晚后几乎不见,而9点至15点则是活动高峰时段;夏季则全天候活跃。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鸟类行为的理解,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保护区计划进一步扩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以追踪鸟类迁徙路线上的生态变化,形成连贯的监测网络,从而更好地掌握种群迁移规律,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黄河三角洲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不仅见证了自然界的伟大创造,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见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片湿地将继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随着黄河口国家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这片土地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宝贵经验与启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川蜀无人机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药学院吉林共建实习就业基地科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