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钥分发攻防研究获重要进展
作者头像
  • 沙娜
  • 2023-06-08 11:08:04 3017

科技日报合肥6月7日电(记者吴长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由郭光灿院士领衔的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等专家成员,揭示了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发送端的一种隐含安全缺陷。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在发送端防护措施不足时,攻击者能够利用此漏洞获取全部密钥信息,挑战了量子密钥的安全性假设。

发现与实验

此次发现的漏洞源自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的关键组件——调制器件。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展示了,攻击者只需少量外部光子(约3nW)的介入,便能操纵发送端工作状态,进而窃取密钥。这一突破性研究结果,不仅在《光学》和《应用物理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得到了发布,而且揭示了实际设备与理想化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可能被恶意利用。

实用化挑战

尽管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理论上能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设备的非理想特性可能破坏这一安全保证,为窃听者提供机会。因此,全面评估和改进QKD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成为推进其实用化的关键环节。

攻击策略与防御机制

研究团队基于先前的工作,提出了外部注入光子控制QKD发送端核心组件工作状态的攻击理念。他们首先聚焦于商用铌酸锂器件中的光折变效应,分析了其对BB84协议下QKD系统的影响,并设计了一套针对这种系统的攻击方案。实验结果显示,仅需微小功率的外部光子即可成功实施攻击。

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组设计了适用于测量设备无关型QKD系统的发送端攻击方案。攻击者不仅监测发送端所有量子态的输出,还会通过注入诱导光来触发铌酸锂调制器的光折变效应,以此掩盖自身行为的痕迹。团队成功执行了首个对运行中的测量设备无关QKD系统的量子黑客攻击实验,证实了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攻击者能够获取大量密钥信息。

面对这一安全性漏洞,研究组提出了有效的防御策略。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和合理使用器件,可以显著提升QKD系统的实际安全性,防止类似攻击的成功实施。

结论与影响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还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这将促进对QKD实际安全性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考量。它对加速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实用化和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改写原文,调整其结构和语言表述,以符合要求,同时保留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和价值点。改写过程中,尽量避免了直接引用和高度相似的表述,以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版权安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沙娜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重要进展密钥量子攻防分发研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