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存储产品的价格波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期间。各大厂商通过降价促销,旨在清空NAND库存,同时长江存储在国内市场的大量供货推动了大容量固态硬盘(SSD)价格的大幅下滑。据京东数据,2TB SSD的销售量同比激增超过4倍。
与此同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价格持续下跌,这促使智能手机内存配置日益提升。今年以来,多款中高端机型已采用16GB内存,包括realme GT Neo5、一加Ace等热销机型,以及OPPO Find X Pro、小米13 Ultra等旗舰级产品。
未来,我们即将见证内存容量的又一次跃升。据爆料,欧加系(OPPO、一加和realme)计划将手机内存的上限提升至24GB,并标配16GB版本。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至少下半年的两款产品——一加Ace 2 Pro和realme Neo5 Pro,将搭载高通最新的骁龙8 Gen 2处理器及高达24GB的内存。
然而,对于这一趋势,消费者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产业链上游早已准备好供应高内存配置,三星和美光已将LPDDR5内存提升至128GB以上,预计24GB LPDDR5X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大规模量产。另一方面,高通官方文档显示,尽管骁龙8 Gen 2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为16GB,但其物理内存上限可达32GB,完全能够满足24GB内存的需求。
在讨论中,人们更多地表达了对软件优化的不满和对硬件堆料的质疑。有人指出,即使不增加硬件配置,App的性能优化仍然不足,堆高内存反而成为了一种“懒惰”的应对策略。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软件开发商和硬件厂商之间的“合作”,即通过增加硬件配置来掩盖软件层面的问题,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成本。
国内软件生态的混乱是引发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App频繁驻留后台,不仅推送广告和通知,还追踪用户行为,甚至访问私人文件。国产定制系统和第三方应用在追求功能实现的同时,忽视了优化App运行效率的重要性,导致内存占用持续增长。
OPPO似乎意识到严格的后台控制影响用户体验,但未能有效解决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因此率先推广大内存和App后台留存率的概念。同时,国内厂商采用“内存融合”技术,利用存储空间作为额外内存,以提升整体表现。
相比之下,苹果和三星Galaxy、谷歌Pixel等品牌的内存配置较为保守,基本在12GB以下。例如,iPhone14全系内存仅为6GB,而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预测,今年的iPhone15系列也只有Pro及以上型号升级至8GB。
然而,更大的内存是否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实际上,增加内存的成本最终可能被混乱的软件生态吞噬。这种情况下,软件开发者缺乏动力优化内存使用效率,而手机厂商则延续以往习惯,满足软件对内存的需求,导致用户体验不升反降,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总的来说,消费者不满的根源不在于扩大内存本身,而是担忧这种做法不能带来实质性的体验提升。国内软件生态的混乱,以及手机厂商在软件优化上的缺失,共同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我们期待手机厂商能跳出单纯依赖硬件规格的局限,推动软件层面的革新,以实现用户体验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