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大召开,以“信息技术赋能数据流通,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国际组织、运营商、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与领导。开幕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北京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一级巡视员袁立洪、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李岷等嘉宾发表了精彩致辞。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全球IPv6论坛(IPv6 Forum)、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以及国际电信联盟印度基金会(ITU-APT)等行业领袖与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演讲,聚焦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深入探讨安全、高效、智能的数据流通策略,旨在为全球数据流通提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加速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数据作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技术构建的数据基础设施,不仅确保数据安全、可信、合规、高效流通,还全面满足了数据来源的可追溯性、使用范围的明确界定、流通过程的安全保障等需求,为全球数据流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指出,IPv6技术不仅拥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和编程潜力,还能够通过国家和北京数据相关政策的推动,为数据流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在应用感知层面嵌入数据类型和安全等级,利用IFIT随流检测实现数据分类分级管理,IPv6技术在云网协同、大数据处理、算力优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价值,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董事局主席莱茵霍尔德·阿赫思强调,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共享流通难题,数据空间作为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行业内、产业间的安全交换和便捷链接,促进全球创新者在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构建安全、可信、平等的合作环境,共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杰夫·休斯顿教授代表APNIC(亚太地区互联网信息中心)阐述了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性,强调产业合作与经济往来需要高效网络互通的支持。全球IPv6论坛主席拉迪夫·拉蒂德则着重讨论了IPv6技术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强调其在感知、管理和优化数据传输方面的作用。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数据空间技术与标准总监索尼娅·吉梅内斯提出,通过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与互操作性支持,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安全、有效地参与数据流通。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的陈世翔主任强调,结合IPv6等新一代技术,创新认证形式与模式,以保障数据流通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发布标志着全球数据流通与技术创新迈入新阶段。包括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的正式揭牌,IDSA中国能力中心的成立,以及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据流通,构建面向全球的平等开放数据基础设施。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创新正面临更多挑战。通过数据基础设施国际论坛的举办与系列成果的发布,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构建面向全球、平等开放的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打造数据可信流通体系,驱动全球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也为描绘数据要素产业的未来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