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全球科技界的焦点聚集于上海世博中心,共同见证了“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大开幕。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AI专家、企业家和学者,共同探讨AI的前沿趋势、伦理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埃隆·马斯克的前瞻视角
开幕式上,特斯拉的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分享了他对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刻见解。马斯克强调,随着计算机算力与人类比例的加速增长,两者间的差距正日益扩大,这将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他呼吁各界重视当前这一关键时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
杨立昆的伦理与开源之路
图灵奖得主、被誉为“深度学习三剑客”之一的杨立昆在对话中,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一同探讨了AI伦理与治理的创新路径。杨立昆指出,实现安全、向善、实用的人工智能平台,唯一的途径是拥抱开源精神,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
姚期智的AI理论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围绕AI理论的前沿进展和未来技术路线展开深入讨论。他提出,大语言模型的普及后,AI的下一个目标是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多感官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学习新技能。
汤晓鸥的视觉革命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以其团队在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的突出贡献,展示了AI在视觉领域的最新突破。他强调了基于NeRF技术构建的城市级三维实景模型CityNeRF的重要性,并以电影《老师好》的台词表达了对上海的深情厚谊。
创新成果与奖项揭晓
开幕式还展示了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复旦大学的数字孪生大脑、张江SUPERCITY、以及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等重大创新成果。SAIL奖(Super AI Leader)也在此时公布,表彰了中国商用飞机、华为云计算、美国高通、晶泰智药、剑桥大学张云蔚研究团队在AI领域的卓越贡献。
中国创新者的崛起
随着大模型、AIGC等技术的蓬勃发展,AI领域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和创新企业,其中不乏中国年轻创新者的身影。他们正以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推动AI技术的革新。
杨植麟的创新理念
Moonshot AI的创始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杨植麟分享了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创新思考。他强调,面对尚未解决的挑战,应从更系统、更本质的角度出发,抽象出问题的核心共性,以推动技术进步。
潘新钢的算法前景
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潘新钢介绍了其在视频和三维内容生成领域的创新算法,预示着AI将在创意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设计师、艺术家等提供更高效、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工具。
袁洋的数据驱动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袁洋讨论了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素,特别是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强调在模态补全基础上积累充足数据对于AI落地应用的不可或缺性。
共建AI生态圈
大会期间,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大模型测试验证与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中移数字化转型产业基金的成立,旨在构建一个更高质量的AI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联合国AI联盟的成立
WAIC 2023开幕式见证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的成立,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发展卓越中心”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在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中的新角色,致力于共建更美好的人类文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