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盛夏,上海迎来了一场汇聚全球商业智慧的盛宴——全球商业创新大会。其中,一场以“教育数智化启新向未来”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尤为引人注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等与职业院校的120余位领导、院长、副院长、系主任及骨干教师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数智化与产教融合的新范式,以及教育创新与变革之道。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鹏,以其独特的视角,分享了如何从产业视角构建教育数智化新范式。他指出,随着中国数智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数智化人才已成为社会的新需求。新道科技通过整合产业/行业场景与数智技术,赋能教育特色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校级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专业层面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课程与教学的数字化革新等,旨在推动教育数智化的发展进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则着重阐述了在产业变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性与路径。他强调,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对于非研究主导型高校而言,基于自身条件与水平,选择专业教育道路是明智之举。徐永林还详细介绍了产教融合的教学逻辑与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丰富与优化策略,指出教学正朝着交互融合、泛在学习的方向发展。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新商科事业部总经理眭召强,聚焦于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数智化改革实践。他提出,通过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智能教改工具,新道科技致力于构建面向一流专业建设的特色创新课程体系,推动校企协同实践导向的课程开发,以及打造智慧学习中心与实践基地,旨在培养具备数智化能力的商科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伍蓓,分享了浙江工商大学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她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西部行动与教育出海等战略举措,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质量教育实践平台与国际开放平台,以及构建未来学习生活社区。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工科事业部总经理耿兆强,则深入探讨了“聚产业融技术,建设数字工科”的主题。耿兆强指出,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而产教融合是培养新工科数智化人才的关键途径。新道科技通过洞察行业趋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师资培养、打造产学研服务平台等措施,助力院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磊,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人才工作组副主席,分享了培养工业互联网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他强调了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特征,并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方面的先发优势,包括开设相关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共建特色实训基地等举措。
在数智化的浪潮下,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引领着商业创新与产业变革。新道科技作为行业领导者,将不断推进教育数智化改革,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将最新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引入校园,助力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共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未来需求的数智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