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配送机器人在高效传送物品至消费者手中时,遭遇了一系列盗窃与破坏事件,尤其在美国“零元购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洛杉矶等地尤为突出。据报道,西好莱坞地区多次发生机器人货物被盗或损坏的情况,社交媒体如TikTok上频繁出现相关视频,显示了部分人士强行开启机器人货仓,取走内部输送的物品,亦或对机器人进行恶意破坏。
面对此现象,机器人供应商为受影响的食品企业提供赔偿方案,以维持客户信任。Blu Jam咖啡馆的总经理Steve Avila指出,尽管需要重新准备食物,但能够得到赔偿,这反映了送货机器人的成本之高。同时,制造商正积极改进安全措施,以降低后续损失风险。虽然小型机器人配备了摄像头和报警系统,但仍不足以完全防范在送货途中遭受抢劫或恶意损害。
Starship Technologies,一家提供配送机器人的公司,自2019年起开始在美国各大学部署其自主送餐机器人,今年6月,爱沙尼亚叫车公司Bolt宣布与之合作,在塔林推出自家的自主机器人送货服务。据透露,Starship机器人的导航系统依赖于12个摄像头,能识别潜在障碍,并在情况升级时发出警报,始终保持锁定状态。然而,尽管采取了诸多安全措施,机器人的安全性仍难以在所有地点得到保障。
Starship公司表示,若机器人遭遇事故,其救援团队将迅速响应。公司承诺,一旦发现破坏或盗窃行为,将向相关部门报告。尽管抢劫配送机器人被视为未来犯罪趋势,但随着机器人使用量增加,此类犯罪活动有可能加剧,机器人安全问题应成为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
洛杉矶的特殊情况与《47号法案》紧密相连。该法案规定,盗窃、抢劫或诈骗金额不超过950美元者,不需判处监禁,这为盗窃配送机器人提供了法律空间。尽管这一政策初衷是为了缓解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引发的犯罪率上升及检察官对轻罪处理的消极态度,导致了包括抢劫和盗窃在内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除了法律因素外,配送机器人的普及还引发了社会对工作替代的担忧,特别是在经济压力大、贫富差距显著的洛杉矶,大量失业人员对机器人带来的就业威胁感到不满,从而产生了破坏机器人的动机。
无论是出于经济压力、工作担忧还是寻求免费物品的冲动,对配送机器人的攻击均属不合理行为,应当予以制止。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球各地都应加强监管,对恶意破坏行为施以严惩,以确保机器人能在安全环境中运行,并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营造适宜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