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石与交通枢纽,其运营状况往往被视为经济动态的“晴雨表”。在2023上半年,全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了8%,集装箱吞吐量亦实现了4.8%的增长,这标志着港口业的运行态势为经济增长增添了信心。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智能化水平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新标杆。各大港口正抓住机遇,积极推行智慧港口建设,以提升服务效能和竞争力。
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港口集团和厦门港务集团的引领和支持下,深耕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与软硬件集成创新,致力于为港口提供全面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涵盖安全作业、工艺优化、机器视觉自动化及AI调度等关键领域。
福建电子口岸自主研发的“港口全自动化龙门吊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近20个子系统,实现了龙门吊的自动驾驶与自主作业,显著提升了港口自动化水平。该方案已通过国产海光异构加速芯片生态兼容性认证、中科可控产品兼容性认证、国际电工委员会SIL2认证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27001产品信息安全认证。
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强指出,传统龙门吊操作依赖人力,司机需长时间坚守在高处驾驶室,面对繁重工作与多变情况,难以兼顾全面监控。引入自动化系统后,龙门吊能自动校正方向、自主行进,有效避免碰撞,极大地提升了操作效率与安全性。
此系统率先在厦门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应用,远海码头作为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无人驾驶集卡在码头内穿梭,实现了智能化桥吊、龙门吊的高效运作,彻底革新了传统码头作业模式。
福建电子口岸的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全国港口成功部署,包括上海同盛码头、江苏太仓码头、广州GCT码头等,均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张强表示,与硬件供应商如海光的紧密合作,使得系统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海光芯片以其高性能、丰富的生态系统,简化了移植过程,确保了设备的高效运行。
在“光合组织解决方案大赛”的推动下,福建电子口岸基于海光平台,打造出“港口设备自动驾驶应用”解决方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港口设备,使其具备自我感知与决策能力。通过“一套传感器-一个大脑”的集成,实现了港口设备的自动驾驶与自主作业,显著提升了自动化水平。这一创新方案在“光合组织第二届AI解决方案大赛”中荣获奖项,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多个港口的实际应用中赢得了市场认可。
张强强调,参赛队伍通过光合组织提供的海光设备测试平台,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港口行业面临的问题。光合组织重视参赛技术的“真实性”,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成就感,也突出了业务落地性和对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参与这样的竞赛,福建电子口岸不仅提升了行业影响力,还激发了更多合作机会,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