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石与交通枢纽,其运营状况往往被视为经济动态的“晴雨表”。在2023上半年,全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81.9亿吨,同比增长8%,而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达到了1.5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这表明,港口的繁荣景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港口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各大港口正积极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大力推动智慧港口的建设,以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港口集团及厦门港务集团的支持下,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整合,为港口提供了涵盖安全作业生产、流程优化、机器视觉自动化及AI调度的一系列智能化解决方案。
福建电子口岸自主研发的“港口全自动化龙门吊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龙门吊的自动驾驶与自主作业功能,共涵盖近20个子系统,显著提高了港口码头的自动化水平。此方案已获得国产海光异构加速芯片生态兼容性认证、中科可控产品兼容性认证、国际电工委员会SIL2认证以及ISO/IEC 27001信息安全认证。
福建电子口岸的研发经理张强指出,过去,操作人员需长时间待在二三十米高的龙门吊驾驶室,依赖个人经验进行作业,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引入自动驾驶系统后,实现了自动纠偏与行走,有效规避障碍物。
该解决方案首先在厦门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实施,这是全球首个第四代、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应用后,码头实现了从桥吊、龙门吊到无人自动驾驶集卡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福建电子口岸研发的港口设备自动驾驶系统已在包括上海同盛码头、江苏太仓码头、广州GCT码头在内的全国多个码头成功部署,获得了广泛好评。
张强强调,福建电子口岸与海光芯片的紧密合作,使设备性能得到了优化。海光芯片在国内处理器领域表现优异,其高通用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为设备移植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
在“光合组织解决方案大赛”中,福建电子口岸凭借“基于海光平台的港口设备自动驾驶应用”解决方案脱颖而出,该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港口设备自我感知与决策能力,通过“一套传感器-一个大脑”的模式实现自动驾驶与自主作业,显著提升了港口自动化水平,并在“光合组织第二届AI解决方案大赛”中荣获奖项,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张强表示,参与此次大赛不仅让团队有机会在真实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对港口设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认知,激发了市场对这一技术的需求,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大赛强调技术的落地性和对社会经济的价值,这成为评判标准之一,使团队感到满足。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