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创新工程——北京东六环改造项目中,标志着国内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全面竣工的喜讯传来。随着国产首台16米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的精准出洞,东线隧道顺利贯通。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见证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卓越水平,也体现了科技在推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由首发集团主导实施,中国铁建铁四院负责设计,中交隧道局和中铁十四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作为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地下化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交通效率,促进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
设计负责人肖明清透露,东六环改造工程全长16.3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部分长达7.4公里,直径达到15.4米,最大埋深达到惊人的59米。盾构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每洞内设有3条车道,分为三层结构:上层为排烟通道,中间层为行车道,下层则是全国首创的疏散救援通道。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超敏感环境等复杂施工条件,展现出建设团队的专业和技术实力。
为克服施工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设计团队与参建各方紧密合作,创新解决方案,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针对长距离高压富水砂层掘进及风险源密集的特点,团队采用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同步注浆技术,有效控制了施工风险,保障了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京华号”和“运河号”盾构机,总重量高达4500吨,全长约145米,其成功应用于该项目,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盾构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世界盾构隧道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通过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题,包括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技术,该团队实现了隧道的零渗漏、地面微扰动和施工零事故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隧道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此次北京东六环改造项目的圆满收官,不仅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未来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它不仅是对科技力量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的有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