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工厂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前沿阵地,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与创新力,重塑工业生产的面貌。从北京的小米智能工厂,到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再到山东青岛的海尔中德冰箱互联工厂,智能工厂以其24小时无人干预的自动化生产,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走进智能工厂,科技感扑面而来。以北京为例,位于昌平区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其高效的生产流程令人赞叹不已。在这里,每天能产出600多台发动机,而现场却鲜见工人的身影。在理想汽车北京工厂,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设备正取代人工质检,提升生产效率。而在三一重工产业园,旋挖钻机的生产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1周,展现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强大潜力。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设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约2500个实现了2级以上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09个工厂则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经过转型,这些工厂在产品研发周期、生产效率、产品不良品率及碳排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平均减少了20.7%的研发周期,提升了34.8%的生产效率,降低了27.4%的产品不良品率,减少了21.2%的碳排放。
中国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前瞻引领与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其中,《“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旨在到2025年实现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智能工厂不仅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展现其威力,也在新兴领域开辟新天地。例如,北京市经开区的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覆盖15个案例,涵盖了三一智造、三元食品、京东方、红星等知名企业。在这些工厂中,全生产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即便在夜间也能高效运作,体现了智能技术的卓越性能。华润三九医药公司通过建设中药数字化工厂,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医药行业的产能瓶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农业领域,智能工厂的应用同样大放异彩。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的穴盘菜工厂化生产示范区为例,通过整合设备,智慧农业得以实现“拎包入住”,不仅大幅改善了用工环境、降低了用工成本,还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精准调控光热水气肥等参数,显著提高了绿叶菜的产量。
智能制造的国际合作日益深化,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多个国家建立了智能制造双边合作机制,如中德、中法、中日间的合作。今年5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展示了浙江极客桥公司的智能化照明无人机,宁波敏实集团也展示了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新能源电池盒制造项目,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中国智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探索与实践智能制造的新场景、新模式,共同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随着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的不断制定与实施,中国智能制造正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