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效能。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其电缆智能车间展现了数字化重塑下的勃勃生机。借助“5G+工业互联网”技术,该车间的综合生产效率提升了23%。
中天装备电缆的负责人透露,车间生产效率的提升得益于与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紧密合作。作为苏中地区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爱尚平台已在船舶海工、纺织化纤、新能源等21个行业推动转型升级。
记者受邀参与了“领潮而行·中央媒体零距离探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活动,实地考察了中天互联及其赋能企业中天科技装备电缆和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探寻传统制造业焕然一新的活力源泉。
全价值链升级的赋能
工业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融合产物,正为各行各业带来崭新的面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巩固、提升、创新并举的工业互联网中国方案,打造出“5G+工业互联网”、“5G工厂”等品牌,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行业应用覆盖45个国家经济大类。
中天互联作为行业代表,通过其工业互联网运营指挥中心的大屏展示了全面、实时的经营数据和可视化分析,包括标识注册总量、解析总数、企业接入数、设备总数、产业指数等,这些数据涵盖了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关键指标,辅助掌握线缆、船舶、新能源、化工等行业动态,实现了“一码联万物、一屏掌产业”。
打造全价值链提升方案
中天互联依托中天科技30年的制造经验,融合云计算、区块链、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主开发了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不仅提供了针对工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个性化服务,还积极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产业链龙头合作,推动行业升级。
中天互联坚持“622原则”,即60%的标准化服务、20%的行业定制化服务和20%的特定需求定制化服务,旨在更好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价值链的提升。平台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注重生态资源的汇聚,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在云资源、视觉技术、企业数字化平台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将通用机理模型及最佳实践复制推广至更多行业和企业。
案例:中天装备电缆与招商局重工(江苏)
中天装备电缆的电缆智能车间是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典型案例。车间实现了半成品流转自动化、线缆缺陷在线高精度识别、作业安全智能监控、智能化排产和柔性生产,以及绿能使用的一体化调控。基于5G网络全连接理念,车间实施了柔性化布局,采用“平台+标识”的创新模式,全面赋能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智能展示和集成管控等多环节。
招商局重工(江苏)则通过应用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了船舶行业面临的统一编码机制欠缺、信息孤岛、供应链管理缺失、产能过剩、供应链流转复杂等问题。平台帮助公司构建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化和管理精细化,简化了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促进了员工个人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
中天互联计划在未来继续围绕泛在链接、高效协同、资源共享三大目标,推进融合创新建设。首先,提升平台的创新能力和赋能水平,聚焦行业数据,丰富平台模型,持续优化平台能力。其次,通过平台强链,重构产业布局,对纺织、线缆、化工、船舶等行业进行协同联动,构建互联赋能的产业生态。此外,中天互联还将探索与通用大模型企业的合作,定制垂直行业的工业大模型,研发融合应用产品,提供更全面、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
“领潮而行·中央媒体零距离探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指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牵头主办,旨在提升社会对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认识,通过实际应用展示新模式、新业态及其显著成果,为希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和示范。
未来,创新合作中心将继续面向“双跨”平台企业征集应用案例,组织媒体深入平台企业,传播工业互联网的成功实践,加速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深化融合,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