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这一主题下,来自各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通过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与成果。议题覆盖了从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到新科技对出版业的影响,再到视听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网络文化格局。
面对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环境,出版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以严肃阅读和深度阅读为特点的传统出版业逐渐失去优势,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虽然使出版产业更加贴近市场,但也容易导致出版内容过分迎合市场需求,而忽视其精神与文化价值的追求。面对受众注意力持续下滑的趋势,文化产品和服务过于注重速度而非质量的现象日益显著。为此,出版业需回归内容创新、形态多样和服务多元的本质,以提升其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分享了其公司在数字时代推动文化生产创新的经验,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文化资源的高效修复、高精度保存和创新转化问题,使传统文化得以“数字再生”,焕发新生。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梁志祥指出,数字人的应用正在拓展文化生活的边界。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的数字人,不仅成本更低,而且能提供更智能的互动体验,有望为文化传播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通过直播等方式,为教育和文化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能。
为了促进北京文化、旅游、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恢复与高质量发展,近期发布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优化金融环境,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期间,论坛还签署了16个重点项目,展示了业界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
这场论坛不仅汇聚了智慧与经验的碰撞,也展示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预示着未来文化产业将以更加创新、智能的方式服务于社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