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5日举办的“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于科技如何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动力,探讨了移动通信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潜力、视听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出版产业的革新、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化的重塑。此次论坛深入分析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态,揭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方向。
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正将文化空间从传统的实体场景拓展至数字和实体融合的新领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指出,通过构建线上数字博物馆与线下沉浸式展览馆相结合的数实融合文化场景,满足公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他预测,基于数字文化的消费将成为未来文化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呈现出平台化、场景化、社群化及差异化的特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文化消费不再局限于单一渠道,而是通过多元化平台实现。消费体验更加丰富,消费者参与度提高,社群互动成为常态。同时,个性化需求驱动了文化新职业与新业态的诞生,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产业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了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趋势,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重塑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强调,应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与内涵,通过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新兴载体,创作出深受大众喜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作品。
面对数字经济的浪潮,文化产业生态正经历着重构与升级。通过数字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服务、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业态、模式和应用场景。加强与智慧旅游的结合,促进数字文化向旅游领域的拓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科技如何赋能文化产业,也揭示了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与路径。通过深度整合科技资源与文化内容,可以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