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网络主播李艳(化名)在2019年1月至5月期间,遭遇前男友刘宏(化名)的情感纠纷。刘宏出于报复心理,从第三方非法获取了李艳及其父母的详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个人照片,并在数十个网络账号上发布了带有诅咒性质的文字,声称“使用李艳的身份证号进行网贷”。这些帖子浏览次数超过一万次,引发了大量的负面评论。此外,刘宏还通过网络账号添加了李艳的粉丝,向他们发送个人信息,并威胁要伤害李艳。
由于个人信息被滥用,李艳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她的直播收入急剧下降,大量粉丝取消了关注。不堪其扰的李艳最终选择了报警,刘宏随后被捕并被起诉。
湖南省醴陵市人民法院判定,刘宏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对李艳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考虑到刘宏的坦白情况,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以两万元罚款。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和个人隐私,破坏了网络环境,侵蚀了社会风气。网络暴力的违法范围广泛,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尤为突出。通过非法手段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如“人肉搜索”和“开箱”等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升级为现实暴力,对受害者造成人身权益的直接损害。
因此,对于利用网络暴力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净化网络空间。本案正是对利用侵犯个人信息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典型案例,揭示了此类犯罪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严重干扰,以及法律对此类行为的严肃处理。通过依法惩处,旨在维护网络秩序,保障公民信息安全。
此案由本报记者王金虎整理报道,反映了法律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坚决打击,以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通过这样的判决,不仅保护了李艳的合法权益,也为社会树立了一个警示,提醒公众注意网络行为的法律界限,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