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不仅规模空前,项目繁多,而且覆盖了亚洲全部4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吸引了超过1.2万名运动员参赛,创下了历届亚运会之最。为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杭州亚组委构建了一套统一的沟通协同平台——“亚运钉”,旨在实现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的大协同模式。
亚运会筹备期间,杭州亚组委根据各部门职能划分组织架构,并将近10万名参与人员集结至“亚运钉”平台,实现了跨越地域、部门和层级的协同合作。以亚运村为例,这里集结了130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3万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提供了全面的服务保障。人事培训主管张昕怡分享道,通过“亚运钉”,只需半小时就能完成40个班组的排班信息收集和个性化班次日程制定,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场馆管理方面,“亚运钉”通过“场馆化”编组,使不同部门的办赛人员能够高效协同。例如,在运动员受伤、比赛暂停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迅速联系医疗服务指挥中心,同时,通过“一键交接”功能,医疗小队成员能够立即响应,快速将伤员转送至指定医院,确保了运动员的安全和医疗救治的及时性。救护车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与“亚运钉”相连,提前获取了患者信息,为救护人员提供了决策依据,显著提高了医疗救援效率。
本届亚运会全面展示了“智能化无处不在”的特点。借助阿里巴巴钉钉的技术支持,“亚运钉”在日常办公中引入了AI翻译功能,支持13种语言的自动翻译,有效解决了跨语言沟通的障碍。此外,通过“钉钉会议”功能,亚组委与亚奥理事会(OCA)官员能够在中英日三语环境下实现实时翻译,确保了跨国沟通的顺畅。AI助手“问答机器人”也为办赛工作人员提供了即时解答,帮助他们快速了解所需信息,加速了筹备进程。
“亚运钉”不仅是一个高效的协同平台,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数字资产。据统计,平台上共有293个应用接入,涵盖了行政审批、会议、培训、赞助商服务、气象、医疗等各个领域,形成了50多万份数字文件的数据库。这些数字资产不仅记录了近10万办赛人员的经验和智慧,还将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重要遗产,永久保存于云端。
“一部手机掌上办赛”的理念在“亚运钉”上得以实现,开创了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的新篇章。这一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体现了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前沿城市的实力,也为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执行指挥长张鸽表示,“亚运钉”不仅见证了杭州的科技实力,更将成为全球大型活动组织者的一笔宝贵财富,推动了全球体育赛事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