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商务、探亲和旅游活动的频繁增加,“机票退改签”相关的欺诈行为卷土重来,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国庆长假前后,此类欺诈事件的报道频现,给许多旅客带来了财产损失。据统计,部分旅客在即将启程时接到了“航班取消”等诈骗短信,被诱导下载特定应用程序、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客服”的指示进行一系列操作,最终发现银行账户中的资金被悉数转移。
这类欺诈手段并非今年首次出现,而是至少已流行超过十年之久。随着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乘飞机出行,此类诈骗事件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诈骗者利用乘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焦虑情绪,结合退款补偿的诱惑,加上复杂的操作步骤,轻易地诱使乘客陷入骗局。
面对此类情况,专业人士建议,当接到“退改签”相关的电话时,应保持冷静,尤其是当对方声称将提供退款补偿时,应警惕这可能是骗局。切勿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屏幕共享,也不要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向任何人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关键信息。查询航班信息时,应通过官方渠道,如航空公司或在线旅行社的官方网站。
对于信息泄露的问题,民航专家指出,机票预订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乘客可以接触到的在线旅行社、航空公司、代理人,以及中航信、运营商等中间方和终端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尽管一些在线旅行社声称其遵循国际安全标准,但民航旅客的个人信息流转链路复杂,甚至包括保险公司、租车平台等多方参与,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对信息贩卖的查处,共同强化用户信息安全保护。
大型企业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有着高度的自我约束意识,因为这类事件可能会对其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旅客选择大平台购票,这些平台通常拥有更为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在社交媒体或个人联系人处购买机票,风险相对较高。
针对此类欺诈行为,业内专家认为,电信诈骗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时间。电信诈骗案件在多个行业中持续发生,尤其是随着旅游业的复苏,这一领域成为了诈骗分子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全国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公安部门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案件侦查和反诈宣传。
为了应对此类欺诈,民航局已下发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在官网显著位置发布预防短信诈骗的提示信息,以在乘客购票后及时提醒他们注意防骗。同时,行业内多家在线旅行社也采取措施,确保订单信息访问和信息对外传输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定期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评估,以保障整体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虽然“机票退改签”相关的欺诈行为仍然存在,但通过提升公众意识、加强行业规范和法律执行,以及优化技术防护措施,有望逐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护广大旅客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