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领域,二十多年前的ASP模式曾如春风般涌入,ASP全称为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意为应用程序服务提供商。这一模式被视为技术革新,它将软件维护与管理的任务外包,使企业能够专注于核心业务。在那个时代,ASP模式犹如一盏明灯,引领企业前行。
随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接踵而至,如同春雨滋润大地,使得软件部署与运营更加灵活高效。SaaS将软件部署于互联网,用户可通过网络直接访问软件,无需本地安装或配置。
美国的SaaS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NetSuite、Salesforce、Successfactor等公司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主要聚焦于通用领域。从2001年至2010年,微软、IBM、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为上层SaaS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Salesforce将底层架构从自建转向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同时,SaaS公司开始从工具产品向解决方案过渡,吸引大量ISV加入,丰富了软件生态系统。
2010年后,美国SaaS市场步入成熟期,市场逐渐接纳SaaS形态,细分领域涌现众多SaaS公司,产品更加个性化,深入企业管理流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源链接。传统IT软件厂商如Oracle、Adobe、SAP等亦积极转型至SaaS模式。
中国的SaaS产业起步与美国相近,约在2000年前后,ASP模式曾引发关注,但由于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及技术认知有限,ASP并未在国内盛行。早期,传统管理软件公司开始探索SaaS模式。
2006年至2015年间,随着云计算与智能手机技术成熟,中国SaaS产业快速发展,独立SaaS厂商及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市场,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SaaS产品与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
2016年起,中国SaaS产业因资本退潮而陷入低谷,与美国SaaS产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尽管如此,市场需求仍未充分觉醒,云计算技术虽普及,但传统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对SaaS服务的认知有限,接受度不高,影响了SaaS服务的广泛应用。
中国SaaS产业面临技术创新不足、生态环境不完善、盈利模式单一等挑战。提高技术能力、构建完整生态体系、探索多元盈利模式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以用友YonSuite为代表的平台化、全场景、生态化SaaS模式兴起,标志着中国SaaS产业进入新阶段,致力于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全面应用服务,并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成长型企业数智化升级。
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SaaS产业将持续创新与发展,重点在于平台化、全场景、生态化的建设,引入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优化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与业务模式,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中国SaaS产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加绚烂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