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记:利用地质大数据,推动地球科学发展
作者头像
  • 韩策
  • 2023-11-02 00:00:00 3005

地质大数据:从探索到应用的未来之路

引言

三十年间,从普通人的生活到科技前沿,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显著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便捷性。同样,地质大数据这一概念虽仍处于探索初期,却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数据获取能力的增强、算法与算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数据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入研究,其便捷程度有望与今日的交通系统相媲美,甚至可能引领地球科学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高振记在《GIS时代》采访中,对未来地质大数据的发展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洞见的展望。

地质大数据的全面视角

地质大数据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海量密集型数据规模,对地球科学研究、能源矿产调查、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高振记研究员指出,地质大数据不仅包括传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采集的数据,还融合了“星空地海井”体系(卫星、航天、地面调查、海洋调查、钻探钻井数据)与全国气象、土壤等生态实时观测数据,以及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等手段,形成动态与静态数据的综合运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大数据。

大数据的“大小”观

从狭义上讲,地质大数据指通过“星空地海井”等调查体系收集的地质调查与野外采集的数据;广义上,则涵盖了整个地球系统内的数据,如气象、水文、生态等。高振记研究员以遥感数据为例,解释了大数据的构成:单个数据文件虽庞大,但其价值在于能够揭示隐藏的信息或关联关系,从而构成大数据的“小”与“大”之间的辩证关系。

数据价值的挖掘与机器学习的应用

在《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正积极推动地质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高振记研究员提到,地质大数据在地层时代研究、岩石矿物识别、地质图智能预填图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机器学习构建的智能系统,不仅提高了岩石矿物识别的精确度,还能进行地质图的自动化填绘,甚至基于遥感数据提取地质灾害隐患信息。这标志着地质大数据应用的广阔前景与初步成果。

数据共享与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面对地质大数据的管理与服务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一系列策略。首先,强调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以适应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其次,鼓励由地质专业人员参与数据使用,确保数据服务于科研工作。此外,通过制定共享管理办法、提升软硬件环境、明确服务范围与内容、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解决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不足的问题。

多元化与智能化的未来展望

为了应对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带来的挑战,中国地质调查局正探索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地质大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服务。未来,地质大数据将通过构建“地质数据湖”,实现空间数据与文本数据、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极大地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与价值。

地质大数据在找矿突破中的角色

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中,地质大数据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通过将专家知识转化为计算机算法,自动或半自动提取找矿异常信息,辅助专家决策,大数据找矿技术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找矿方式,提升找矿效率与精准度。未来,随着数据积累与算法优化,地质大数据在找矿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透明国土愿景

面向“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中国地质调查局正积极部署全息数字地球和透明国土建设,旨在实现地下信息的全面透明化,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从定性向半定量、定量转变。通过构建矢栅一体化全息数字地球,地质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地球科学研究范式也将迎来革新。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地质大数据正逐步成为连接地球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的桥梁。从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再到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完善,地质大数据的发展之路充满机遇与挑战。未来,地质大数据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各行各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独特力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韩策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地球科学地质推动利用数据发展高振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