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4.0的深入发展,数据已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面对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确保系统安全、防范数据泄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议题。2023年11月4日,第二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Harmony技术大会的OS安全分论坛,汇集了行业顶尖专家,共同探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大模型安全及软件安全分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实践应用。
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为、北京中科微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等机构的十多位技术学者,围绕OpenHarmony的安全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李凤华指出,万物智慧互联推动数据广泛传播,促进了数据的泛在共享。然而,数据从传统共享模式向要素流通转变,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李凤华提出,应构建全面的解决方案,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并强调了隐私计算在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中的重要性。
华为副首席科学家付天福阐述了OpenHarmony在系统安全方面的内在优势,指出其提供的数据生命周期安全机制为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提供了基础保障。付天福强调,安全是OpenHarmony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智能汽车时代,安全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夏虞斌分享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个人数据处理与保护新思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密计算等技术,实现个人数据的安全存储、使用和保护。他提出,智能终端作为个人数字世界的入口,应提供端云一体化的机密计算能力,以保障个人隐私和企业数据的安全。
华为系统安全实验室主任谭寅强调了面向OpenHarmony的软硬协同系统安全底座的构筑方法,针对软件功能复杂性和攻击面扩大的趋势,提出了构建安全架构的必要性,旨在从机制上强化OpenHarmony的安全性。
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副院长张超由于临时冲突,由博士生朱文宇代表,分享了闭源软件安全智能化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在安全对抗场景下分析闭源软件的挑战与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二进制程序分析中的应用潜力。
OpenHarmony安委会产业安全使能与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翟世俊介绍了LightBeeOS获得CCRCEAL4+认证的情况,证明了OpenHarmony具备较高的安全水平,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持,鼓励生态厂商开发更多安全应用场景的发行版OS。
证通电子董事程胜春表示,通过EAL4+认证标志着OpenHarmony数字底座具备了基础安全能力,融合安全组件优势,整体提高了发行版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
华为OS内核安全专家李屹从操作系统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应对大模型等AI应用带来的数据安全挑战,提出了以隔离、跟踪、协同一体化的安全策略,构建可信的原生智能。
北京中科微澜科技有限公司CEO杨牧天强调了构建安全可靠的OpenHarmony生态软件仓库的重要性,介绍了OHPM在三方软件管理方面的安全运营机制。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梁洪亮分享了软件缺陷或漏洞的分析方法,提出了LeoFuzz方案,通过序列引导的多目标混合模糊测试,显著提升了软件系统的缺陷发现效率。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凌祥介绍了基于自动挖掘API路径模式的API误用缺陷检测方法APP-Miner,有效检测了Linux内核API的误用缺陷。
面对万物智联时代的挑战,OpenHarmony作为开源操作系统,正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合作,从数据安全、系统安全、AI安全、软件安全分析等多维度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壁垒,旨在为万物智联产业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