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中国于2020年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彰显了国家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此背景下,2023年11月2日圆满落幕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长沙站,搭建起国际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的对话平台,明确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方向。
随着气候变化威胁加剧,全球已有逾百个国家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强调了从承诺到实际行动的转变,特别是在减排、气候融资和绿色经济方面。然而,全球仍面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与酸化创历史新高。鉴于全球75%的碳排放源于城市,21世纪的城市发展无法继续依赖高碳增长模式,净零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城市作为全球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其向低碳绿色转型不仅符合国家战略,也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兴起,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国内多个城市已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深圳通过国家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创建生态廊道与恢复湿地,显著增加了城市绿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减少了垃圾填埋,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长沙则通过污水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实现了自然水循环的恢复,同时集中供暖与供冷,有效利用能源,平衡城市温度,减少电力消耗。
建筑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净零碳建筑技术的成熟预示着建筑业有望率先实现零碳化。专家深入探讨了零碳建筑的推广、关键推动力与科技使命,强调了建筑隔热技术对减碳的关键作用,远大集团展示了外墙保温、多层玻璃窗等五项节能技术,使建筑节能高达90%,实现“近零能耗”。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的新趋势,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准则重塑投资决策,使节能减排与绿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包括印尼雅加达的碳交易市场与绿色企业扶持政策,促进了绿色可持续投资。中国“十四五”规划聚焦绿色可持续投资布局,“十五五”时期将展现更多机遇,城市绿色发展成为未来五年规划的重点。
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电网等数字创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能源效率和减少了碳排放。丹麦哥本哈根的智能热网项目,通过高效能源回收与分配,极大提升了城市能源系统的节能效果。新加坡的“城市在花园”理念,将绿色空间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了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城市发展需聚焦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与竞争力。全球城市通过新视角审视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发展的灵活性与韧性。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长沙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城市提供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推动全球城市共同迈向更加繁荣、健康与可持续的未来。展望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将致力于为公众营造高质量的绿色健康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人类社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