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种业研发 做强农业“芯片”
作者头像
  • 马楠
  • 2023-11-12 13:28:58 3062

近期,2023年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已成为全球共识。种子,被视为农业的核心“基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精心培育好这颗“芯片”。

近年来,多地高度重视种子繁育工作,致力于构建从育种、繁育到推广的一体化链条,加速优良品种的研发。例如,山东寿光作为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通过持续自主研发试验、多品种繁育与市场化推广,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全面塑造了蔬菜产业的“中国芯”。在山东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多家种业企业深耕种业数十年,形成了涵盖良种繁育、质量监控、市场销售与种子加工储存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面对当今世界种业步入智能化设计育种阶段,我国生物育种创新正面临诸多挑战,亟需进一步努力。通过推动相关产业与种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发展,加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为了推动种子企业一体化进程,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优先支持“育繁推服”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特别是在研发、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同时,应加强种子繁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提升种业整体产能。

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与人才投入机制。在资金方面,整合国家、省级和市级的资金,设立专门的种业研发基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种子产业集群、研发集聚区、试验基地等项目的财政、土地、税收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民间资本和市场资源投入到种业生产、研发、试验、物流等领域。

构建“科技-组织-金融-政策”四位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利用互联网+种业技术,打造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良种研发繁育及试验基地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其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种子生产经营的政策性保险和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出一批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市场信誉、完善营销网络和一体化服务能力的现代种业集团,培养种子行业的领军人才。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我国种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马楠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种业芯片研发加快农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