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2日举办的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腾讯教育重磅发布其全矩阵服务能力图谱,推出了智慧校园服务云、科研生态云和教育AI三大服务能力,旨在依托云、AI与连接优势,全面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教育企业领域。此次峰会以“科技助教 育向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教育界同行,共同探讨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景与可能性。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尤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为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面对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中潜在的挑战,智能时代呼唤全新的治理理念与实践形式。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强调,面对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腾讯教育在过去几年中持续深耕教育领域,凭借其在连接、科技和生态协同方面的深厚积累,有力推动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目前,腾讯教育已服务于1000多个教育主管部门及12万所学校。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行业负责人石梅表示,腾讯教育致力于通过连接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触达范围;运用科技力量,开发更多智能教学产品;并以协同生态的方式,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智慧校园服务云依托腾讯云的强大支撑,开放过往为数万所学校打造智慧校园的产品能力,支持生态伙伴的应用接入,助力构建云原生SaaS应用。在科研领域,腾讯教育推出“弹性服务、开箱即用”的科研生态云,结合科研算法软件与各领域专业软件,为科研机构提供构建科研社区的能力,推动科研协同创新。
腾讯教育不仅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还致力于AI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AI服务体系。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郑莉介绍了教育数字化标准的现状与发展,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标准先行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教育标准体系(2023版)(建议稿)》已完成编制,期待更多学校和企业携手合作,共同保障数字教育的发展。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分享了《迈向人机共智时代——教育科技十大趋势报告》,指出未来教育将深度融合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将在通识教育、个性化成长等方面实现高效协作。
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蒋广学强调,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全面涵盖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并实现技术、体制、观念的协同推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胜泉提出,推进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服务转型,基于云网融合的新一代智慧校园服务建设是教育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侯元东分享了温州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展示了“5133”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包括青少年创客文化节、人工智能实验校等标杆性项目,将温州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示范区之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宋健与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杨烜分别分享了基于腾讯云的AI与基础设施资源,构建弹性敏捷的测试实验场的经验,以及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特色班”案例,展示了科研协同与优化算力资源的创新实践。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宋继强介绍了英特尔在神经拟态计算领域的进展,以及与众多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螳螂科技CEO江涛则分享了AIGC时代下教育行业流量运营的经验,提出私域营销与提升客单价的策略。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展望了教育科技融合的未来方向与挑战。
科技助教已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腾讯教育将继续深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携手教育机构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教育产业升级迭代,构建高质量、智能高效、灵活开放的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