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7日成为了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2.06℃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升温标志着全球气温首次超越了2℃的标志性界限,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突显出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长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正在加速。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专家萨姆·博格斯在社交媒体上指出,这一显著的气温变化,标志着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自1850年至1900年间(即工业化前时期)的2℃阈值。这一现象提醒我们,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自然平衡正在加速改变,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已经永久性地超越了2℃的气候控制目标。
2023年被记录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范围内频繁打破高温纪录,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预计2024年的气温将进一步攀升,这不仅归因于当前全球已进入厄尔尼诺气候模式——这一现象通常导致海洋热量向大气层转移,增加全球变暖压力,还因为气候系统整体变暖的趋势。
面对《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2℃”的目标以及努力实现1.5℃上限的呼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却揭示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初,全球长期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可能仍未达到1.5℃的限制。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鉴于当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高达约400亿吨,且仍在不断增长,而要防止气温升幅超过1.5℃,未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需严格控制在2200亿吨以下。
根据IPCC的数据分析,考虑到当前的排放趋势和增长速度,世界很可能在本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达到2℃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这不仅预示着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候系统的剧烈变化,也凸显出全球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或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