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小行星中心宣布了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最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与2023 WB2。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在近地小行星领域的首次重大突破。
这两颗小行星于2023年11月18日被首次观测到,当时它们的视亮度分别为20.8等与21.0等,视运动速度分别为0.513度/天与1.006度/天。通过整合多处观测站的数据,科研人员已确立了它们的初步轨道。经分析,2023 WX1与2023 WB2分别属于Apollo及Amor类近地小行星。具体而言,2023 WX1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迭距离约为0.0416天文单位,预计直径约为170米,被归类为潜在威胁小行星(PHA)。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的成果,由该校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研发,拥有广阔视野的光学成像功能。该望远镜于2023年9月17日公布了首张图像,标志着它成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个启动并投入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
墨子巡天望远镜将太阳系天体普查作为其核心任务之一,在首次公开亮相后即着手进行太阳系小天体的测试巡天观测。
作为全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领先的设备之一,墨子巡天望远镜正逐步展现其强大的巡天效能。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海斌指导的研究团队,已在近地小行星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不仅发现了新的主带小行星,还成功重新定位了数颗近地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