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顺利收官:30支队伍胜出 聚焦用AI推动科研创新
作者头像
  • 李佳
  • 2023-12-01 00:00:00 3054

科学智能竞技场:首届大赛圆满落幕

引言:11月30日,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科学智能竞技赛圆满闭幕。本次大赛由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携手阿里云、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云大所等伙伴,历时5个月,吸引了全球18个国家与地区的11653名选手参与,其中530支团队凭借超越传统方法的成果脱颖而出。

大赛背景:今年6月,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基于CFFF平台开放能力,联合阿里云等单位,于阿里云天池平台上发布了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旨在推动科学智能技术创新,挖掘顶尖创新团队,构建科学智能生态系统,激发人工智能发展新动能,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贡献力量。

赛事盛况

  • 决赛现场:30支决赛团队汇聚复旦大学,经过现场答辩,最终决出获奖团队。参赛者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还包括深势科技等科学智能领域的新锐企业。

  • 颁奖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致开幕辞,对选手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寄予厚望,期望更多优秀人才勇攀科研高峰。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发表致辞,祝贺所有优胜选手获得佳绩。在颁奖仪式上,金力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葛东波、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晔、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王志华及大赛指导单位、协办单位的嘉宾为获奖团队颁奖。

特色亮点

  • 单人挑战:“实名冲浪”队伍由一名复旦大学本科生周潳剑一人组成,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执行力,参加“量子化学分子属性预测”赛题,最终获得三等奖,并被授予“星辰学者”称号。

  • 技术创新:周潳剑采用quipformerV1预测真实能量与原子线性拟合能量差异的策略,展示了将AI融入量子化学计算的潜力,不仅能保持计算精度,还能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对量子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合作与突破:DontMind队伍由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博士李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梁钊明和湖南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游枭雄组成,他们在“华东区域AI中期天气预报大赛”中,构建了创新模型,解决了数据驱动与常规认知的冲突,最终获得三等奖。

展望未来

此次大赛不仅是科学智能领域的技术比拼,更是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提供AI for Science的入口,大赛鼓励和支持像周潳剑这样的选手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共同推动科学智能生态建设。展望未来,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将成为一个持续的创新引擎,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学智能领域,共同见证科技革命的光辉时刻。


结语

在这场全球科学智能竞技的舞台上,每支队伍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技术实力。从单人挑战到团队合作,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每一次尝试都为科学智能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我们期待在未来,更多优秀人才能在科学智能的广阔天地中发光发热,共同开创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佳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收官胜出聚焦首届队伍科研顺利推动大赛创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