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灯”为何被禁用?
作者头像
  • 白玉娟
  • 2023-12-02 19:16:03 3084

新版《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规则》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解决消费者对“生鲜灯”误导的问题。此法规明确禁止在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使用可能改变其真实色泽、误导消费者感知的照明设施。此举针对的是那些通过特殊光源使食品外观显得更加诱人,从而可能欺骗消费者的照明设备。

“生鲜灯”的使用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其通过增强特定光源颜色,改变商品的外观质感,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误判。消费者赵女士表示:“在市场内,商品在‘生鲜灯’下呈现的鲜艳状态与实际相差甚远。”这不仅引发了消费者投诉,也对商家声誉造成了影响。

“生鲜灯”为何被禁及其落地执行情况

“生鲜灯”被禁的原因在于其对食品外观的夸张或掩盖效果,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指出,这类冷光源不会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但其对食品外观的影响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昀锴补充道,消费者对“生鲜灯”误导行为的投诉由来已久。

如何确保禁令执行到位

为了确保新规定的有效执行,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超市及菜市场已经开始更换为接近自然光的照明设备。然而,部分市场仍进展缓慢,有商家采取灵活措施,如使用遥控可调节光源,试图规避规定。经营者表示,尽管响应国家号召,但对于合规灯具的具体标准仍有疑问。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标准已被引入,为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的照明选择提供了参考。

监管挑战与对策

尽管面临监管难度,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正采取行动,通过宣传教育、指导商家更换照明设备等措施,推动新规落地。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则》,违规使用“生鲜灯”的商家将面临警告或最高三万元的罚款。基层执法人员表示,尽管面临挑战,但会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新规得到落实。

守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

随着法规的实施,菜市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消费者如合肥市民袁博纯,不再依赖额外的照明工具来选购商品。业内人士认为,新法规的出台体现了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长远来看,商家的自律、行业的规范化以及市场监管的共同努力,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食品质量考量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薛秀恒提醒,生鲜食用农产品的外观与屠宰过程、肉品部位、储存时间等因素紧密相关。通过观察商品的光泽、弹性及气味等,消费者可以初步判断商品的质量。在市场变化的同时,消费者应学会通过自身知识和经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结语

新版监管规则的实施标志着对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又一进步。通过规范市场照明设备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商品的真实呈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公正的购物环境。未来,通过持续的法规执行、行业自律和社会教育,将有望进一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白玉娟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生鲜禁用为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