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全面加速数据流通,协同港澳、面向世界,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头像
  • 马田嫄
  • 2024-01-06 00:00:00 3081

数据与数字经济:全球新引擎与中国战略

随着全球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90%的数据在过去两年内被创造,全球数据总量激增60倍,从2ZB跃升至120ZB,中国在全球数据增长率上位居榜首。这一趋势下,数字科技企业成为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全球约60%的GDP由数字化驱动产生。数据作为新经济的核心资源,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国家战略与数据价值提升

面对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成立国家数据局后,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并启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包括推动数据放心流通、激活数据活力、确保数据安全流动,特别是在跨境数据流动管理方面,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的实施,形成了三条有效的路径。尤其是9月发布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办法》(征求意见稿),扩大了认证和标准合同的适用范围,简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等个人信息出境流程,为跨国企业和出海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数据跨境流动与港澳角色

香港和澳门在中国数字经济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工作的推进,两地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展望未来,重视制定中的大湾区认证规则及其应用前景,以适应更复杂业务场景、多法域规则和多监管机构协作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以澳门科技大学IPv6科研专网项目为例,该项目展示了认证机制在促进数据跨境便利化方面的潜力。通过采用IPv6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该项目不仅获得了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证书,还取得了澳门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颁发的“个人资料跨境转移许可”,充分展现了跨法域、多主体数据保护与流通的高效性。这一机制有望成为连接欧盟、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等的桥梁,加速港澳成为国际数据跨境流动的“桥头堡”。

IPv6+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刘东提出三项关键建议。首先,打通“规则通道”,为全面的数据流通奠定制度基础。其次,构建“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最后,利用港澳的地理与产业优势,积极响应“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协同大湾区内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健康医疗、跨境金融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以数据资源驱动经济与社会进步。

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层面,IPv6+数据空间技术方案因其互通性、互操作性和可信性特点,成为了促进数据共享流通与保护的关键手段。这一方案不仅提升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汇聚、流通和保护能力,还为数据跨境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赋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刘东还介绍了一个名为“科研科创数算协同创新平台”的项目,该项目集合了澳门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等粤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项目初期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先行先试,并成功拓展至欧盟,计划未来接入更多科研机构,形成协同效应,以数据汇聚和数算协同推动AI、交叉科学研究和产学研转化,最终在更多行业领域复制推广,推动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马田嫄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面向世界协同高质量港澳流通加速全面数字数据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