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战略: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近来,中国量子科技领域传来振奋消息,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正式上线运行,其整机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标志着我国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这仅是展现我国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一隅缩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应着力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作为引领科技前沿、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未来产业正吸引全球目光,成为各国竞逐科技制高点、掌握产业主导权的核心战场。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前所未有的活跃阶段,重大前沿技术与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每一项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应用,都可能引发生产力的飞跃。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是我国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决策,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产业新动力的必要之举。培育未来产业,不仅能捕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机遇,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我国在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赛道”上展现出坚实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扶持政策,旨在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中心与增长极。然而,要真正实现未来产业的领先地位,还需精准布局、深耕细作,以“先手棋”的智慧抢占市场先机。
下好“先手棋”,关键在于强化创新根基。未来产业根植于前沿、重大的科技创新之上,其发展之路依赖于持续的科技创新。面对当前前沿技术的“无人区”,唯有深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能在未来产业领域找到突破点。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协同创新,依托国家科研力量,强化产学研合作,聚焦核心技术攻坚,是构筑未来产业基石的关键路径。
此外,科学规划与制度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国家层面已将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作为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指引着未来产业的发展蓝图。促进创新要素集聚,需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构建有利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遵循审慎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变革的法规体系,激发整体创新活力。
长远看,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投入、坚持不懈,未来产业必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释放更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