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研究:目前在大多数岗位,AI取代人并不划算
作者头像
  • 飞机机器人
  • 2024-01-23 00:00:00 3011

发现:人工智能在多数行业取代人力成本效益不高

麻省理工学院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在多数工作场景下取代人力并非经济划算之举。这项旨在缓解公众对人工智能可能大规模替代人类工作的担忧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指出人工智能在很多情况下不仅成本效益低下,而且可能不如人工操作更经济。

关键发现:

  • 研究背景:面对去年OpenAI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展现的潜力,以及各大科技公司加速人工智能服务的开发与应用,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然而,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模型,聚焦于美国各行业岗位的自动化成本效益分析,特别是在涉及计算机视觉的工作,如教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的角色上。

  • 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以美元工资计算的背景下,只有大约23%的员工的职位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有效取代。关键在于,考虑到安装和操作计算机视觉系统的高昂成本,人工执行工作往往更为经济实惠。

  • 行业差异:尽管如此,计算机视觉在零售、运输、仓储等领域的应用显示出较高的成本效益。此外,研究也指出,医疗保健领域也是计算机视觉应用的可行领域。为了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研究提倡积极推广人工智能服务,尤其是通过人工智能即服务订阅模式,使其更加普及和实用。

  • 未来展望:研究基于当前数据成本和准确性的基础上预测,到2030年,具备经济效益的自动化任务比例可能会增加至40%。这表明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在某些行业内的应用有望变得更加经济合理。

  • 社会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全球近40%的工作岗位面临潜在影响。政策制定者需谨慎平衡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减轻其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结论: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提供了对人工智能在就业市场影响的深入洞察,揭示了在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并非成本效益高的选择。通过聚焦成本效益分析和行业差异,研究为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在就业市场中的角色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优化,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经济效能有望提升,但仍需综合考虑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的长远影响。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飞机机器人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划算取代岗位大多数目前研究MI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