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系列现象如《唐宫夜宴》、淄博烧烤、贵州“村超”以及文旅局长的网络风潮,共同见证了文化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哈尔滨等地的旅游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吸引力,频繁“出圈”,成功制造了多个热点事件,不仅激发了旅游消费的热情,同时也揭示了其中的成功秘诀。
IP(知识产权)作为流量与内容的整合,不仅限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影视剧等传统元素,还涵盖了现代生活中的创意与创新。通过挖掘、培育、优化和沉浸式的运用,这些IP可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释放强大的传播力。哈尔滨借助原创IP如“淘学企鹅”、“人造月亮”等与地标性景点如极地公园、索菲亚教堂相融合,打造出引人入胜的拍摄地点,有效吸引了大量游客。
城市的独特特色是其魅力之源,旅游“出圈”不仅依赖于城市本身的独特印记,还在于开放包容的营销策略。文旅融合将城市的空间特性与新兴产业形态相结合,催生出新的发展模式。例如,文旅局长们通过展现多语言能力、表演才艺、远程沟通等方式,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同时,官方账号的高频更新和多平台推广,进一步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
旅游体验涉及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包括丰富多样的业态、高品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哈尔滨为例,其便捷的交通、全面的住宿餐饮服务、以及贴心的旅游配套,为大规模游客提供了便利,使其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旅游“出圈”不仅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地方政府需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并适时出台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
从短期“出圈”到长期的“长红”,旅游城市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人文风情的展现,持续优化旅游体验。这包括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旅游功能载体,淘汰低质量的旅游项目,以及通过新媒体手段,如短视频和直播,扩大品牌影响力。此外,还需关注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强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积极的旅游业引导和消费促进政策,对于提高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总结经验,创新实践,旅游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从“出圈”到“长红”的转变,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