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位工匠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位是景德镇的“瓷二代”胡文彬,他将传统的非遗技艺——扒花剔刻,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单品;另一位是潘齐顺,他凭借20年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制茶工匠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江西省劳动模范以及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们的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跨越地域界限,走向全国各地。
胡文彬与潘齐顺的创业历程和触网经验,揭示了传统工艺与短视频、直播电商的深度融合如何为非遗注入新活力,开辟了传承之道。在抖音电商举办的“金产地·景德镇春茶开窑季”活动中,他们精心制作的产品成为焦点,不仅在线上活动得到了展示,线下也与手作达人合作,共同推广。这使得更多人得以近距离了解好茶与好瓷的魅力。
非遗,作为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城市名片和地方特色的“活化石”,其保护、传承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如胡文彬、潘齐顺等匠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拥抱新机遇,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这一过程中,电商平台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流量分配与技术支持能力,有效降低了非遗产品走向大众的门槛,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消费市场的拓展。
以抖音电商为例,其全域兴趣电商模式覆盖全场景、全链路的购物需求,极大地提升了非遗手艺人和好物的曝光度。数据显示,2023年平台上非遗传承人的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超过百万元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增长57%,购买非遗好物的消费者数量增长62%,而货架场景带动非遗产品的成交额更是增长了370%。这些数据表明,电商平台在推动非遗传承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相关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经济价值之外,抖音电商对于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贡献更为深远。它不仅助力非遗技艺的传播,更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互动,激发了公众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例如,“看见手艺计划”等项目,不仅让非遗传承人、商家和消费者受益,还促进了非遗技艺和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普及。
此外,抖音电商通过深度扶持,构建了覆盖全国30个非遗产业带的扶持体系,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带动超3000万件非遗产业带商品的销售。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推动非遗产业创新性发展,为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持久动力。
综上所述,胡文彬、潘齐顺等人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途径。通过电商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非遗技艺和文化传承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预示着非遗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青年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