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议题备受瞩目,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首要任务,凸显了国家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度重视。此任务细分为三大方向,首项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彰显了国家对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新型工业化的深刻认识。
供应链作为工业命脉,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成为关键趋势。数智供应链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加速了产业转型,还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两会代表、委员与业界专家对供应链的关注,体现了社会对供应链重要性的共识。
共识与挑战: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指出,制造业在追求供应链物流效率、数字化运营与优质服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全国人大代表尹同跃则强调,供应链的创新合作模式,如联合开发与分工,是新型供应链的关键特征。他进一步提出,供应链不应仅是买卖关系,而应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稻葵委员提议,推进新型工业化需从整体升级、智能化数字化入手,通过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带动整个企业的指数级增长。雷军代表则呼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
近年来,国资委等机构推动的阳光采购管理体系已逐步完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但高志刚副理事长指出,数字化进程中,企业过于强调流程数字化,忽视了实际效能的提升,导致合规管理未达预期。解决之道在于,通过技术创新融入采购管理,实现“算法决策”替代“人为决策”,“系统监督”替代“人力监督”。
曹鹏委员建议,以链主企业和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协同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壁垒的打通,实现数据高效互通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效率。他主张,以央国企的数字化采购为起点,鼓励链主企业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高效协作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协同创新。
数智化供应链的形成,使得采购响应更为高效,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供应链韧性增强。京东工业等平台的功能升级,使其从交易型平台转向供应链服务型平台,推动了采购的“阳光合规”。通过供应链全链路的数智化,实现了“品商区隔”与“智能决策”,构建了坚实的合规技术基础。
陕西建工等大型企业的实践表明,通过与京东工业等平台的合作,实现了华山云商2.0的建设,构建了集履约交付系统、支付结算中台与供应链金融平台于一体的管理体系。此举不仅强化了交易闭环的监控,降低了合规风险,还促进了供应商专注于提升自身业务和能力,包括运营成本、服务质量、技术能力等,推动了供应商生态的健康发展。
2024年两会期间,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成为焦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的讨论聚焦于供应链的数智化升级,强调了技术创新在驱动产业转型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整体优化,还助力构建了更为透明、高效的阳光采购环境,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