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新”字眼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涵盖面广泛,从航空器的研发制造到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再到飞行服务保障,囊括了传统通用航空领域与无人机支撑下的低空生产服务,这些服务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已成为测绘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无人机搭载传感器与设备,能够对电力、农业、交通、海洋、应急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监测,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与安全性。飞燕遥感作为行业内的资深参与者,拥有丰富的无人机航摄经验,能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DLG、DOM、DEM、DSM、实景三维模型及机载激光雷达全套数据成果,并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定制解决方案。
通过无人机获取精确至1.5cm的倾斜影像,飞燕遥感能够为商业街区、重点景区、街道园区等生产倾斜三维数据与精细化模型,涵盖建筑、交通、植被、水系等多类要素模型,以及地形模型,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与规划。
利用无人机执行除高速公路外的国省县乡道倾斜航空摄影任务,覆盖总长度逾1000公里的道路,航摄分辨率优于5cm,确保道路两侧覆盖宽度达30米以上,从而生成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为智慧交通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基于地形、无人机航摄影像与倾斜模型等多源数据,构建三维环境场景底座,融合国控检测站的物联网感知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的空间化、动态化管理,提升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率。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被应用于大汶河(1337.8平方千米)与沂沭河(1672.3平方千米)流域的洪水影响范围评估,对关键堤防与重要集镇进行高精度地形数据测绘,为水利管理提供精准依据。
中国电力线路多位于高山、森林、草原等偏远地区,无人机巡检克服地形障碍,有效覆盖电力线路走廊。通过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不仅获取了导线与树木模型的详细点云数据,还全面记录了电力通道沿线的建筑物情况,提高了电力维护的效率与安全性。
展望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飞燕遥感将致力于提供更加优质的支持与服务,为城市的低空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