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我国互联网应用正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报告指出,互联网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报告强调,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持续增强,优化了互联网接入环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IPv6地址数量达到68042块/32,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CN”域名保有量为2013万个,而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所管理的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总数已达23.32亿户。
数字经济作为重要业态,网购消费持续发挥稳增长、促消费的作用。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15.4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电子商务市场展现出新的发展特点,用户消费亮点频现,国货“潮品”消费、绿色消费、智能产品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400家。国产大模型产品不断涌现,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这些技术为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持。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各类应用场景丰富,推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服务的便捷与包容,显著提高了网民的数字生活质量。在线政务服务加速覆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实名注册用户比例接近九成,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网络视频(含短视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内容供给不断丰富,行业迈向新台阶。智慧酒店、“5G+智慧旅游”等智能化服务提升了旅游体验。互联网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助力在线旅行预订市场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增长。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经济创新,再到增进民生福祉,互联网正以多种方式赋能社会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共享数字时代的成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丰富,互联网将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