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讲师做客《DOU来聊聊》谈网暴:多数网暴是“小剂量微小的毒”
作者头像
  • 李婕
  • 2024-03-29 00:00:00 3080

随着社会认知的深化,公众对网络暴力的理解日渐清晰,但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我没有辱骂他人,何来网络暴力?”或是“对于恶劣行为,我支持以暴制暴”。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兼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晨宇在《DOU来聊聊》访谈节目中,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着重探讨了网络暴力的危害、常见误解及应对策略。

当前,网络暴力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但依据2023年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侮辱、诽谤及人肉搜索等行为均属此范畴。董晨宇以“寻亲男孩刘学州”和“粉红头发女孩郑灵华”的悲剧作为例证,揭示了网络暴力对个体造成的严重线上和线下影响,尤其是群体性行为的严重后果。

董晨宇将上述案例归类为“狭义的网络暴力”,并指出“广义的网络暴力”涵盖了更为常见的现象,如网络上的争吵、轻微攻击甚至带有攻击性的私人消息。例如,某中学生分享二次元舞蹈视频后,评论区出现的“好好学习”的留言和数学题;小学生跳舞视频下的“不用做作业吗”等。这些情况虽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暴力,但在学术界通常被称为“网络不文明行为”。

对于“以暴制暴”的观点,董晨宇提出反对意见,指出这可能导致网络私刑,难以量化惩罚,且常导致对社会失范行为的过度惩罚。他提及美国一案件,当事人因在飞机上发表不当言论,下机后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数年内无法就业,这显示了网络暴力的严酷性,即便当事人的言论不当,其受到的惩罚也过于严厉。

相比之下,更多人遭受的是小规模、短暂的网络暴力,董晨宇将其比喻为“小剂量的微小的毒”,虽不引人注目,却能对许多人造成实质伤害。面对这种情况,多数人选择沉默,自我消化。然而,当这种伤害积累至百万次时,它可能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还会影响互联网的整体舆论环境。

对于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董晨宇提供了三个关键建议:“保护”、“举报”和“咨询”。以抖音为例,用户遭受网络暴力时,可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如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利用“一键举报”功能,一旦确认网暴者违规,平台将采取禁言、封号等处罚措施。此外,抖音于去年12月推出“反网络暴力法律咨询”服务,为潜在受害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DOU来聊聊》访谈节目自2024年初开播以来,旨在邀请各界专家和有影响力的创作者深入探讨有争议的社会话题及互联网治理问题。已有嘉宾围绕“网络虚假信息”、“老年人上网”、“网络诈骗”等议题展开讨论。未来,该节目将继续邀请更多嘉宾,聚焦互联网治理的其他议题,旨在促进公众对网络空间的理性认知和健康参与。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婕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剂量讲师微小聊聊做客多数人大谈网暴DOU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