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讲师做客《DOU来聊聊》谈网暴:多数网暴是“小剂量微小的毒”
作者头像
  • 金融亮点
  • 2024-03-29 00:00:00 3072

随着公众对网络环境的关注日益加深,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也逐渐清晰化。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模糊的观念依然存在,比如“我只是表达了意见,并未侮辱他人,为何被贴上网络暴力的标签?”或是“对不良行为采取报复手段是否合理?”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讲师兼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董晨宇在《DOU来聊聊》节目中,深入探讨了网络暴力的实质、常见误区及其应对策略。

网络暴力并非一个明确界定的概念,但根据2023年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侮辱、诽谤以及人肉搜索等行为被认为是网络暴力的一部分。董晨宇通过“寻亲男孩刘学州”和“粉红头发女孩郑灵华”的案例,揭示了网络暴力的两个关键特征:群体性行为及其对受害者产生的线上线下双重影响。

董晨宇将网络暴力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日常网络争论或轻微的攻击,乃至收到的带有攻击性质的私人信息,虽然含有暴力成分,但在学术界更常被称为“网络不文明”。如某中学生发布二次元舞蹈视频,引发网友戏谑评论,或是小学生舞蹈视频下出现的质疑声,这些都属于网络不文明行为范畴。

对于“以暴制暴”的观点,董晨宇持否定态度,强调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过度惩罚不当言论,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他引用了美国一案例,当事人因言论不当遭受网络攻击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董晨宇认为,虽然言论不当,但不应承受如此严厉的网络惩罚。他认为,网络空间应鼓励批判,但批评应当旨在澄清事实,而非进行人格攻击。

董晨宇指出,相较于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日常生活中更多人遭受的是小规模、短暂的网络暴力,这被比作“小剂量的微小的毒”。虽然这些事件不足以引起轰动,却对许多人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选择了沉默,自行处理这些伤害。董晨宇警告称,当这些伤害累积起来时,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命运,还会改变互联网的整体舆论环境。

面对网络暴力,董晨宇提出三个关键行动:保护自己、举报违规行为以及寻求法律咨询。以抖音平台为例,用户可通过开启保护功能,限制评论和私信,防止受到攻击;利用“一键举报”功能,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反馈,以期获得相应的处罚;平台还提供“反网暴法律咨询”服务,为可能遭受网络暴力的用户提供免费的法律支持。

《DOU来聊聊》节目致力于探讨争议性社会话题和互联网平台治理,邀请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创作者深入剖析问题。自2024年初开播以来,该节目已对“网络不实信息”、“老年人触网”、“网络诈骗”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计划邀请更多嘉宾,进一步探讨互联网治理的各个方面。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金融亮点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剂量讲师微小聊聊做客多数人大谈网暴DOU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