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成功举办首届校园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赛,钉钉低代码深入校园应用场景
作者头像
  • 李佳怿
  • 2024-04-18 00:00:00 3059

浙大校园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赛圆满落幕,低代码平台助力多场景应用开发

大赛背景与发展趋势

自2022年起,浙江大学引入了钉钉低代码平台,开启了信息化建设新篇章。2023年,学校进一步提出“1+1+N”轻应用开发模式,旨在深化钉钉应用生态在校园的融合,鼓励师生广泛参与,探索跨校协作的低代码应用建设路径。这一模式下,校内已有10个部门基于钉钉宜搭平台搭建了25个应用,如智能访客系统已崭露头角,成为国内高校智慧化管理的典范。此系统不仅实现了预约进校服务,还构建了三级管理体系,适应多样化的管控需求与多终端使用场景,显著提升了校园通行效率与安全保障,目前月活跃用户达到26万人,累计页面访问量超过2200万次。

大赛概览与亮点

本次大赛由钉钉宜搭与生芽教育联合主办,在浙江大学内部征集了130多个参赛作品,覆盖了从校园管理到生活、教学科研等各类业务系统难以触及的精细化场景。这些项目凭借高效敏捷的开发模式、精准贴合需求的功能设计以及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展现了低代码技术在简化开发流程、加速创新落地的潜力。

创新成果与奖项揭晓

大赛中,“基于边缘计算的关键仪器数字化监测应用”荣获学生组一等奖,而教师组一等奖则归属了“我的文艺生活”线上艺术平台。这些获奖作品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完整场景功能设计,彰显了浙大师生在数字化领域的潜能与问题解决能力。

行业与学术界观点

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指出,传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高校数字化进程的瓶颈。钉钉低代码的可视化拖拽、参数化配置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校园数字化场景应用的创新门槛。通过此次大赛,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低代码技术在高校环境中的适用性和前景。

低代码平台的发展与影响

钉钉宜搭负责人叶周全分享,平台上的低代码应用数量已逾千万,过去三年增长近10倍。众多学生通过低代码实现创业,收入显著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个人发展,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数字化人才。平台正致力于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的桥梁,促进双方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结语

浙江大学校园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低代码技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强大潜力,也揭示了其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数字化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应用的持续深化,低代码平台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佳怿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浙江大学应用校园首届信息化场景深入举办大赛代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