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智算中心作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的核心力量,对各个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生物信息学到气候研究,从金融分析到材料科学,乃至人工智能领域,智算中心凭借其强大的算力资源,成为加速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引擎。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算中心作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正加速建设。2024年,多个智算中心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但不限于武昌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华南数谷智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博大数据深圳前海智算中心等。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在建设或筹备智算中心,建设总数逾百,总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元,建设主体涵盖政府机构、电信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
IEEE会士、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邢国良指出,智算中心正引领未来计算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它融合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复杂智能应用的实现。面对不断增长的新兴数字化技术需求,智算中心展现出分布式协同、软硬件协同、云边端协同等特性,适应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计算需求。
九章云极DataCanvas副总裁周晓凌强调,智算中心的发展与大模型需求密切相关。小模型和通用计算需求难以充分利用智算中心的高密度算力,而随着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智算中心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发展中受到国内大模型数量收敛、行业垂类大模型需求激增以及关键AIGC应用推广等因素的影响,智算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将面临波动。
智算中心是以先进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为基础,提供算力、数据与算法服务的新型公共算力基础设施。通过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算力,智算中心支撑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与产业创新聚集,其对外赋能属性显著提升企业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智算中心提供远程访问和管理服务,不受地域限制,具备专业安全保障措施。它允许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和法律规定灵活调整资源使用,实现数据和计算的高效协同。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智算中心的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有望实现显著增长。
针对智算中心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提醒,需进行精确市场调研,确保算力供给与未来需求相匹配,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无序扩张。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智算中心向绿色、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合理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青云科技副总裁沈鸥指出,传统数据中心可通过升级硬件、软件和引入新技术实现向智算中心的转变,但需解决技术兼容性、数据迁移安全和成本控制等关键问题。通过引入GPU等专用加速器,优化资源调度与互联通信,采用AI中间件和开发框架,以及采用液冷技术等创新软硬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升级成本。
建好一座智算中心,需综合考虑能源供给、绿色低碳、安全稳定等多方面要求,提供稳定IT运行环境,实现算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调度。在建设过程中,采用政企合作模式,选择行业头部企业作为承建方,确保智能计算中心的公共属性、技术安全和投资规模。同时,需关注高性能架构配置、高可靠系统、高安全防护体系与高节能设备的集成,以及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优化设计。
智算平台的构建对于智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智算平台能实现软硬件深度优化、资源高效调度与大规模数据处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交付效率与多样性。构建智能运维系统与管理平台,确保算力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供大模型解决方案与软件平台,支持咨询服务,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智算中心作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正以其强大的算力资源,推动着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的步伐。通过优化建设策略、引入先进技术、构建高效平台,智算中心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潜力的释放,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