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背景与目标
5月28日,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首届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在河南安阳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与传播这一承载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甲骨文。大会由多家机构联合主办,包括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汇聚了古文字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如何激活古老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挑战与机遇
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甲骨质地脆弱,易受风化、虫蛀等因素影响而损毁,且传统的研究方法(如拓片研究)受限于资料的模糊与不便查阅,使得甲骨文的解读与传承面临重重困难。然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甲骨文的研究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腾讯SSV的创新实践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通过开发“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将甲骨学研究引入智能化时代。此外,与各方合作,启动了“数字甲骨共创计划”,旨在利用AI协同平台,实现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该计划的核心成果之一是“殷契文渊”AI协同平台,通过“微痕增强技术”、“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和“字形匹配”算法,实现了甲骨文实物的高保真数字还原,提升了文字查找的效率与准确性。
共创中心的成立与平台功能
为推动甲骨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大会期间还成立了“数字甲骨共创中心”。该中心通过与多家单位合作,首先对甲骨实物进行数据采集,形成全信息模型,然后共享给公众和研究人员。平台还整合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单字数据库,覆盖了143万个单字,为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高效的文字智能搜索工具。此外,平台还提供了甲骨文的教学资源、游戏化体验、数字展览等服务,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甲骨文的学习与研究中。
科技与文化的对话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表示,他们致力于将腾讯最新的AI技术应用到“殷契文渊”AI协同平台上,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对话,守护中华文脉。同时,与国际学术机构合作,助力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在数字化层面汇聚于殷墟,实现“甲骨文大数据回乡之愿”。
未来展望
随着数字科技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正逐步走向现代化。未来,甲骨文不仅能够以全新的数字化形式呈现,还将通过各种创新模式,激发更多人对这一古老文明的兴趣与研究热情,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实现“冷门不冷,绝学不绝”的目标。